2006年 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这份文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解读。我认为,从总体来看这次通过的《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具备了以下五个特点:
起点高
《发展战略》第一个特点在于它起点非常高——站在全球的视野,将整个框架分成六大部分,包括了未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行动、保障措施等内容,几乎涵盖信息化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非常精辟而简练的概括。
覆盖广
是一个中长期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涉及国民经济信息化,包括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如何促进信息化,还包括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是一个涵盖了各个领域,全景式的、全方位的发展战略。
重点突出
尽管《发展战略》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但这个《发展战略》的重点还是非常明显:
(一)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发展战略》将“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的第一条。其中还特别强调了农业信息化,提出要推动“三农”的信息化服务,用信息化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这可能也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特点。我认为这跟我们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一脉相承的。
(二)推行电子政务
《发展战略》将“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提到了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首位。同时,强调“社会管理”、“政府监管”和“宏观调控”。旨在通过推动电子政务这个战略重点,提升政府的四个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政府监管能力、宏观调控能力。
(三)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网络是一个新的知识传播手段和信息扩大载体,保证网络上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非常重要。所以《发展战略》将“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放到比较重要的地位。
(四)推进社会信息化
《发展战略》把“社会信息化”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是教育,第二是医疗卫生,第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第四是社区,第五是家庭和个人。提出,要分别提升这五个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以增强社会总体信息化成熟度。(五)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关于这部分内容,《发展战略》重点提到了广电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等“三网”融合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因为三网融合将来必定带动政府结构的一个调整。
(六)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战略》对“信息资源”作了一个全新的判断,认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这一判断对我们加强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不管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还是企业信息化都要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开发信息资源。
(七)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主要通过信息化带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强调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强调自主创新,研究关键技术,围绕信息技术本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国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八)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九)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以上是这次《战略》所提出的九个发展重点,整体上对未来信息化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措施周详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包括:第一是“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即在全体国民中搞信息技能培训;第二是“电子商务行动计划”,包括营造环境,完善政策,发挥企业的作用,也包括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给它们提供一些指引;第三是“电子政务行动计划”,包括了规范政务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电子政务的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第四是“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第五是“缩小数字鸿沟计划”;第六是“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
保障有力
《发展战略》最后一个特点是“保障措施得力”。通观整个信息化发展战略,共讲到了九个“保障措施
“起点高、覆盖广、重点突出、措施周详、保障得力”,这是我认为本次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里面所体现出来的五个特点。整个报告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有些概念和提法很有新意,报告本身也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