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杭州西站开通运营。杭州西站被赋予“云之城”理念,是全国首个“站城融合”铁路客站。
杭州西站枢纽总规模51万平方米,整体造型以“云”为形象。现有湖杭场与预留杭临绩场,站场规模11台20线,分为地上5层,地下2层,最高聚集人数约6000人 。车站规划引入沪乍杭、杭临绩、湖杭、杭温四向铁路,将衔接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等多个方向,是杭州西向的门户枢纽。
这座客站是如何实现“站城融合”理念的?设计、建设有哪些创新?
是一座站房,更是一座城
杭州西站已不仅仅是一座站房,更是一座城。除传统车站的站房、广场等功能区域,雨棚上方四角还开发了四栋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建筑,北广场规划建设了4座超高层建筑,南区站城综合体项目由2座超高层建筑、2座公寓楼和“云门”造型的钢结构建筑以及地下室组成。
据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铁四院总建筑师盛晖介绍,杭州西站在设计上有多个首次。
首创“站场拉开,中间进站”模式,通过站场拉开形成“云谷”,让自然光直达地下一层。“云谷”也是中央进站系统,设计将地铁、公交、私家车、网约车等多类型客流汇聚于“云谷”,方便快捷地换乘各种交通工具,实现高效的“十字进出”。
首例铁路站房雨棚上盖开发项目,并增加直通站台的通道。“旅客可以进行会议、商务和用餐,将时间准确把握到列车开动的最后一刻。”盛晖说。
首次打造了一座大门。这座以“云”为意向的“云门”,汇聚商业、办公、会展等多种业态,旅客通过这里能快速进出站房、南北综合体,消除了车站与城市的割裂感,是站城融合的关键一环。
绿色三星,光伏年发电231万度
杭州西站,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最高三星级设计标识。
从候车大厅抬头向上看,是一个由小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巨大“海星”,被形象地称为“云顶”。
“云顶”上设置了光伏发电板,采用像素化肌理排布,彰显“科技云城”的整体风貌。
“光伏发电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7540块400Wp单晶硅光伏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铁四院杭州西站设计负责人周洋说,预计年均发电量达231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吨。
杭州西站还配备了智能电动开启扇,并接入车站智慧中枢系统。“整个站房可以根据温度、风速、风向、湿度、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实现智能化消防排烟和日常自然通风功能。”周洋强说。
数字技术,编造硕大“云朵”
坐落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之畔的杭州西站,将“未来”和“科技”两个词体现得淋漓尽致,建设采用了最先进铁路站房智慧建造技术。
杭州西站屋盖长326米、宽245米,钢结构总重量约1.3万吨,如同一片硕大的云朵。
“钢结构、幕墙结构等都拥有着复杂的构造,我们特别采用了智能三维扫描技术,对整个空间建立‘云’模型,实现了工程实体尺寸、位置的多元三维校核。”中铁建工杭州西站项目常务副指挥长杜理强说。
在钢屋盖钢结构提升过程中,建设采用了“分区旋转+整体提升”的前沿施工技术,通过多个软件进行模型数据分析,实现构件尺寸检测、结构拼装与安装精度控制,以及体系整体成形态的尺寸偏差分析。“用数字技术‘编织云朵’,从源头基础环境和后期验收把控工程施工质量。”杜理强说。
杭州西站还有国内铁路站房中极为罕见的超长跨层自动扶梯。从地上一层到地上四层的候车大厅之间,有两部长50米,提升高度24.1米自动扶梯,仅需两分钟就可从地面直达高架候车大厅。
专家认为,杭州西站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综合开发,实现商务同城、旅游同城、职住同城,打造杭州西站一小时可达圈。随着高铁的开通,未来,杭州西站综合体必将发展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枢纽、科创大走廊的发展引擎、杭州“旅游西进”的产业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