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省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建设部《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省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以指导我省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我省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十五”时期建设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信息化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省建设厅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归口管理全省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组建了省建设信息中心,负责全省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明确了信息化工作主管领导和负责部门,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先后出台《2005-2007年全省建设事业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统一管理。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网络设计技术规范等工作稳步推进。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初步具备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75%设有机房,47%建有机关办公局域网,40%以上与省建设厅联网。省建设厅率先开通“河北建设”网,不断完善栏目设置,建立互动板块,搭建网上业务平台,网上信息资源日趋丰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日访问量超过万次;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拥有独立网址的建设政务网站达30多个,为社会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随着各级建设政务网站的不断完善,一些基础数据库正在逐步形成。
(三)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
省建设厅充分利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机关办公标准化建设,开发了综合办公系统,使行政办公在实现程序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电子化。同时,开发了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窗口受理、网络传输、电子记录”的目标;网上开辟“行政审批”专栏,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提供表格下载、问题咨询、投诉举报等服务。该系统经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全省推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行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窗口式办公。
(四)重点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城市规划行业大力推广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技术,到2004年底,全省设区城市建立了涵盖市区2750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1:1000、1:2000、1:5000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和长22000余公里、管点55000个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给水、排水、防洪、绿地、交通、供电、供热、燃气等专项规划数据库,有8个设区市建立了道路数据库。各设区市不同程度使用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图文一体化的规划业务审批与管理。
启动了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4000家企业数据库、15万人员数据库、5000个工程数据库、20万建材产品价格数据库。相继开发了建设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建筑市场稽查及建筑业企业、勘察设计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招标代理企业等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建筑市场透明度,加强监管能力,提高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房地产行业建立了房地产交易、产权产籍、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城市开始建立城市房产地理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建立了300万户产权产籍数据库,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引导房地产业理性发展、企业和消费者理性投资和消费。
住房保障以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为重点,我省作为“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唯一试点省份,已经国家验收达到预期目标,为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积累了经验。研发推广河北省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系统,实现了省级与11个设区市全部联网,达到了“三级联网、两级监管”的目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涵盖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三项内容的系统建设方案。唐山、秦皇岛等市在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市政公用事业陆续启用供水、燃气、供热、公交等行业计算机监控和综合管理网络系统,大力推广集成电路卡(IC卡)应用,实现了高效、优质服务。全省11个设区市、部分扩权县(市)开通96116城建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网络联动系统,受理城市供水、公交、燃气、供热、环卫、城管、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问题的政策咨询、投诉举报及抢险抢修,共计15万余件次,起到了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作用,成为密切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城市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研究进展良好。城市空间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列入省政府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系统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该项目创全国之先,为信息资源共享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城市公用事业相关企业在项目管理、生产调度指挥、自动控制等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提高了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为城市应急服务提供了基础。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效果显著,甲乙级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以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房地产行业中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了项目管理和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了企业网站,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中介服务、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质量检测等机构,普遍实现计算机管理并向网络化应用迈进。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正从整体上引导和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资源成为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信息化非常重视,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略。对信息化工作,中央领导同志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明确指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明确城市化为我省的四大主体战略之一。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前提,工业化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我国的城市化又同时面临信息化问题。省建设厅作为推进城市化的牵头部门,担负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职责,要完成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历史使命,更好地推进我省城市化发展,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质量服务,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
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建设事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建设系统各行业多属传统产业,管理手段、生产方式和思维模式还很落后,面临着极为艰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我省建设事业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可能,从而将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促使传统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些在建设系统都有充分的体现。要履行好这些职能,建立勤洁、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靠传统的管理手段,满足不了需要。推进电子政务,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
同时,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各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思想认识问题仍是阻碍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规划滞后,导致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使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利用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应当看到,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实事求是、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把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推向前进。
三、“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建设工作的中心,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发展方针,以建立建设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为重点,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行业监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推进信息技术在建设企业中的应用,努力实现建设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搭建全省建设系统电子政务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省、市、县及部分重点镇形成畅通的电子政务网络。
2、逐步解决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全省建设事业各行业应用系统的研发与推广。
3、建立和完善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及相关规范,建立健全建设领域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成全省建设系统数据中心。
4、建立建设系统公众信息网站群,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重点业务实现网上监管,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5、引导建设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的步伐,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抓好机关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形成全省建设系统互联互通的业务资源网,推进移动办公、数字身份认证(CA认证)和电子签章等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省、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公文、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非涉密信息网上传输。建立网上许可应用平台,逐步实现各项业务网上协同办公和在线服务,提高建设系统行政效率。
(二)构建城市空间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采用网络与通信、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等技术,建立和完善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城市规划数据库、城市房屋数据库、建设工程数据库、基础设施数据库、企业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政务信息数据库、元数据库等,初步建立省、市城市空间管理综合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奠定整合专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从而解决由于城市专业化管理所带来的信息资源分散、整体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现代城市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需要,为建设系统各部门提供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服务。
(三)积极推进行业管理信息化
建立省、市、县三级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管;同时,在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并完善规划审批管理、综合管线管理、辅助宏观决策、城市仿真、基础工程地质等一批核心业务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建筑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建筑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业务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和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实现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工程建设项目流程的动态监管,逐步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库。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房屋拆迁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房地产交易与房屋产权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从业单位与人员管理、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分散于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登记备案、权属登记等环节的市场信息有机整合,实现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与评价。
加强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住房公积金监管体系;建立省级住房公积金数据中心,实现住房公积金关系的跨地区转移,住房公积金业务的省内异地办理。建立全省统一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管理、廉租住房补贴管理、廉租住房配租管理、公房租金核减管理的科学化;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对申请住房保障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动态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过程监管、经济适用住房购买申请审批等过程的网络化管理。
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工程。在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综合管网、风景名胜等管理领域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城市市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卫的综合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行业服务热线,并与数字化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网格化的管理系统,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和城市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建立建设材料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管理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信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建材市场。推进建设材料设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四)加强“河北建设”网站群建设
建立以省建设厅门户网站――“河北建设”网为中心站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为分站点的全省建设系统公众信息网站群。以公共服务为重点,增加网上受理项目,完善与民互动功能,对公众和企业的主要审批业务实现在线受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按照《河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将公众信息网作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大力宣传建设系统,提高建设系统的社会知名度。建立信息互动机制,实现对网站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网站群在推行政务公开、宣传河北建设风采、沟通社会公众、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五)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坚持“统筹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开放、确保安全”的原则,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先导,提高信息资源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环境,推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以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核心的全省建设系统数据中心。通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行业应用系统,使业务流程和数据采集相结合,形成全省建设基础数据库系统,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社会咨询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研究制定建设信息化基础标准、信息网络和计算机基础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和信息化安全标准,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实现建设系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
(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积极引导企业逐步从当前单项信息化技术应用阶段逐步向多技术集成应用阶段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咨询单位应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系统(RS)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城市规划辅助设计系统和城市规划设计协同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咨询的科学水平。市政公用事业相关企业应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积极采用3S( 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技术,完善并普及城市公交和水热气计算机辅助生产调度指挥控制、计算机辅助计量与收费、IC卡收费等系统。勘察设计企业在现有CAD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网络集成技术为支撑的工程协同设计和项目管理。建筑业施工企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造价管理、投标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建立并积极推广集成化、网络化的协同工作平台,使设计施工一体化系统(CIDC)得到初步应用。房地产企业应重点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客户管理、内部集成管理等信息系统与企业外部门户,推进房地产企业开发、管理和服务集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具体技术实施的工作格局。健全决策机制,及时研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水平。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专家论证评审制度,保证信息化规划、计划、系统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参与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统筹协调,防止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建立项目验收、备案制度,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和规定。探索构建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等。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财政等部门对信息化的资金支持;要加快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社会资金,逐步形成由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格局。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全省建设信息化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属性,积极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增值服务,并采用滚动推进的方法,将所得资金投入到新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中,使建设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信息网络安全监管领导机制,形成全省统一的信息安全协调管理体系。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加强对建设系统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
(五)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系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多渠道培养与高起点引进并举,满足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本行业业务知识和信息化应用技术、能编制信息化规划、精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善于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