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的美国圣地亚哥,当坐在对面的外国专家对演讲中的姜跃滨频频伸出大拇指的时候,这位中国最早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公司的老总已经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了。“我们所想的,也正是世界在想的。信息
共享将彻底改变全世界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速度。”
姜跃滨是到美国参加“2006英特尔软件战略峰会”的,其中在数字医疗分论坛上,全球很多医疗信息化方面的专家汇聚于此。“我发现,这次会议讨论了一个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无论是中国的公司还是美国的公司,都意识到了信息共享对于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事实上,“医疗信息共享”这一共识已经被IT巨头视为巨大商机,而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则被一致视为商机中的商机。
2006年,有两个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举动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个是英特尔,一个是西门子。
6月6日,英特尔联合多家全球IT及医疗行业巨头如思科、GE医疗集团、IBM、摩托罗拉、松下电工、三星电子、夏普、飞利浦以及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机构Kaiser Permanente、美国最大的医疗联盟集团Partners
HealthCare、个人及家庭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Tunstall集团、医疗合作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RMD Networks公司等共同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 (Continua
Health Alliance)。该联盟希望通过IT技术将不同的医疗机构和患者连成网络,共享医疗数据信息,从而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医疗保健系统。
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显然更是英特尔主攻的方向。英特尔不仅在中国有专门的医疗行业部门——数字医疗事业部,而且已经率先在中国推出吸引ISV的未来之星计划,其中医疗被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
据一位与英特尔合作多年的ISV说,英特尔最近一年中对中国医疗行业市场的投入明显加大,一个最直接的例证就是数字医疗事业部在中国工作人员数量的明显增加。
西门子则在提供医疗专业设备之外,希望进一步通过专业的医疗应用软件介入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在刚刚结束的西安医疗行业信息化大会上,很多国际知名的HIS巨头第一次出现在会场,德国的西门子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许多国外的HIS大厂商已经开始计划进入中国医疗市场。对医疗信息共享的强烈需求正使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越来越热,也招来越来越多的国际IT巨头,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事实上,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
从HIS使医院初次尝试IT技术给管理带来的全新感受,到电子病历、医疗诊断等IT技术开始在治疗诊断中应用,及至社区医疗等依靠IT技术建立全社会医疗体系,可以看出,谁把准了信息共享的脉,谁就会成为医疗信息化的赢家。而对IT企业而言,IT技术所实现的信息共享更是将对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
比其他行业落后10年
“过去看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是小行业,而现在已经不能当作小行业来对待了。”采访中,一位IT人士这样说。
其实,多数人都有这种看法上的改变,而改变正源于最近几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变化。瀛申公司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张圣仁说:“以前医院谈信息化其实只是电脑化,但现在已经开始关注应用和业务流程了。别小看用户意识上的这种变化,它带来的是潜在的IT需求和采购量几何级数的暴涨。”
但是,潜在的需求毕竟只是一种意向,IT公司要想真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市场,还需要一段很艰难的爬坡过程,其中最难的一段应该就是信息共享的实现。
什么是医疗信息共享?为什么信息共享对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全人类的健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将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目前,药物研发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医疗创新上仍存在挑战,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医疗系统与医疗信息的整合。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连接人与信息来提高质量和效率,但是在采用信息技术上,医疗行业比其他行业落后了至少十年。
在过去的50年里,医疗领域的进步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人类平均寿命被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医疗水平的进步也使得医疗保健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由此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医疗数据、治疗方案和医学专家。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需求,即如何在正确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可用性的稳定可靠。然而,对于这些需求,医疗行业尚未像其它行业那样享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
英特尔公司数字医疗事业部亚太区政策与标准总监杨裕华认为,在许多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IT应用还停留在其他行业十年前的水平。幸运的是,在中国,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提高实时信息的可用性,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减少医疗事故),降低医疗保健成本。
对于医疗信息化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信息共享。在中国,医疗信息共享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种闲置医疗资源的“爱康网”。而大手笔则出自中国卫生控股。2005年1月底,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杀入内地市场,以“健康管理”为核心运作模式,通过网络、呼叫中心等各种入口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试图整合卫生部下属的914家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诸如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围绕信息共享,还催生出了社区医疗、电子病历、网上挂号、健康管理等大大小小诸多应用市场。
信息共享的终端难题:电子病历
实现信息共享,首先是要将医疗信息电子化,而最重要的医疗信息就是患者的病历,这不仅是诊治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实践数据来源。据了解,英国政府将在10年间投资55亿英镑用于电子病历远程医疗。
医学专家认为,通过结构化的电子病历,能将病史、查体、化验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和愈后联系在一起,并分析出最科学的临床路径。同时,电子病历也是集成工作站的需要,是科研的需要。
英特尔杨裕华认为,医疗行业今后几年的发展重点将会集中在解决当前医疗保健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上,其中很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医疗质量水平、医疗资源分配、以及医疗成本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加快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医疗系统的标准化和协同工作水平,包括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记录,以及利用电子医疗病历加强医院内部、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子病历却遇到诸多难题。张圣仁说:“在中国,首先面临的就是过于分散的信息和医疗机构。”以新加坡为例,全国只有两大医疗集团——国立健保集团和新加坡健保集团,每一个集团下控诸多医院和诊所,但每一个集团都有一个综合的IT信息部。因此,在同一集团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内实现信息共享是非常容易的。“但国内的医院和医院间是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信息很难共享。”
事实上,电子病历还只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遇到的第一步难题,或者说,只是一个表象的难题,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医院内部的组织架构以及管理、业务流程的变化之难。
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其他难点
埃森哲的一位医药行业顾问认为,医院信息化跟其他企业信息化所面对的困难比较一致,就是一旦上了信息化系统,医院传统的管理架构、传统的管理流程和组织方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事实上,从医疗过程整个链条的组成来看,中国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别。比如说,美国这一链条的组成是医院——专科医生——家庭医生——患者,而中国没有家庭医生这个环节。天健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姜跃滨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模式会有不同。”
上海瀛申信息科技总经理张圣仁认为,其实医疗信息化特别是HIS系统是对业务流程产生重要影响并有很大关联的系统,需要在信息系统和医院原有的业务流程间找到契合点。我们现在做的项目绝大部分是完全遵从了医院原有的业务流程,但这个流程也许并不是最适合信息化的,所以医院的业务流程也需要改变。“以网上挂号为例,本是为了节省排队挂号的时间,但往往去了医院还要等,并不能节省多少时间,所以关键还是从医院业务流程上改革。无论IT系统还是医院流程,核心还是为患者服务。”
东华合创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韩士斌说:“以现在应用最多的HIS系统为例。医院对HIS系统产品的要求比较高,各个不同职能的部门对此要求也不同,比如管理者要求经济实惠,要求能够创造价值,IT部门要求系统可以集成整合,而医生们则要求这个系统利于临床服务、电子病历和医生工作站,提高效率,提供信息支持。”因此在流程上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也是IT系统面对信息共享所要兼顾的问题。
英特尔正在推进能够为整个医疗生态系统带来创新和协作能力的标准化。因为信息共享面对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在所有行业信息化信息共享和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标准化。
尽管不同国家对于医疗保健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是最基本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即需要提高医疗行业的标准化和协同工作的水平。在很多情况下,标准化和协同工作的能力是在复杂的医疗保健生态系统中实现协作的关键所在。目前医疗保健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高成本、服务质量不稳定,都是由于缺乏标准化和互用性低而形成信息孤岛的结果。从其他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标准是实现创新的基石,标准可以带来协作的增长,从而改进对于信息的访问,并降低成本。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外产品在与国内产品进行整合的时候遇到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还以HIS为例,国外采用的是HL7标准协议,但国内很多产品没有该协议;另一个问题是EAI,通过应用程序进行整合,但要求医院和软件公司都要对此进行比较大的投入,因此在国内目前还很少。
ISV正在探索全新模式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IT公司,天健科技从1993年成立至今一直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天健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姜跃滨说:“技术门槛是ISV的生命线。”据悉,他们已经尝试在一个行政区的范围内做不同医院之间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那个项目的合作协议也正在签署中,而未来天健科技4/5的收入都可能来自这个项目。姜跃滨说:“其实如何信息共享就是一层窗口纸,一捅就破,只是在技术上门槛较高,对ISV要求高,比如需要对医院本身的数据流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做数据挖掘,还要能够驾驭大存储等等,因此需要ISV有长时间的积累,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模式并不容易被模仿。”
天健以软件起家,目前已经是一家集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为一体综合性公司。正是业务上的多角度拓展为天健捅破这层窗户纸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信息共享不仅给ISV带来新商机,其引发的应用还将彻底改变医疗信息化的市场格局和产业结构。
国内医疗行业信息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HIS(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包括PACS、电子病历等;
公共卫生区域信息化,包括社区医疗、家庭护理等。
但长期以来的应用特点是几乎HIS在一统天下,因此凡国内定位于医疗行业市场的ISV几乎没有不做HIS的。但是,信息共享的迫切将改变HIS一统天下的格局,带动更多的应用。比如,信息共享带来对数据库的需求。
最近,进入中国已有两年的InterSystems开始扩大在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范围。InterSystems是一家专注于医疗行业市场的数据库厂商,在全球一半以上的合作伙伴专注于医疗方面,美国前十大医院的七大医院是InterSystems的客户。InterSystems亚太区总经理 Pierre Leducq说,2006年,他们在中国市场将继续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
厂商与ISV的合作模式
在医疗行业领域,厂商的介入无疑会对行业信息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这样的介入正越来越多。
国际厂商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等并列的一个重要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GE、西门子、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
而国内厂商中,目前也已经有一些厂商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在介入,比如前不久方正收购了在医疗行业方案提供方面排位于五大之列的医疗行业ISV众邦。
厂商的介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英特尔在医疗领域正在与不同的国际和本土ISV加强合作。而英特尔在医疗领域的明显优势在于,作为一家技术供应商,有机会接触医疗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能够进行整体分析和全盘规划。英特尔也有帮助其他行业成功转型的经验,在医疗行业有着重要的和长期的投资。
前面提到的InterSystems也一直把在中国寻找ISV/SI合作伙伴作为重点。自2004进入中国以来,InterSystems第一年用来寻找合作伙伴,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与大约30个合作伙伴建立起合作关系,并帮助他们在Caché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产品。第二年的重点是培养和支持合作伙伴。2006年的重点是加强销售力度,拓宽并深化市场。
通过ISV伙伴来做市场推广是InterSystems重要的业务模式。目前他们在国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是代理澳大利亚Trak的东华合创(DHC)和南京海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土与外员
然而,国外产品进入中国还是会遇到不小的“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国内医疗行业使用的软件主要还是国内产品的主要原因。
比如,某国外HIS品牌在国外市场做得非常出色,在全球都很有名气,然而进入中国两年来,该公司却只发展了两家客户。
该公司负责人说,其实这两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本土化的工作上了,他感叹,中国医疗行业的业务流程与国外有着太大的不同。但聪明的是,他们并没有关起门来做本土化,而是找到了两家客户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水土不服”的适应过渡。一家国内ISV说,这类国外公司也许未来要比那些国际HIS巨头更有竞争优势。
东华合创目前国内医疗行业使用的工业软件主要都是国外产品,如数据库之类。但是医疗行业对软件的要求非常特殊,在应用软件上,国外产品需要作的本地化工作太多太复杂,所以还是以国内产品为主。
国内外软件的差距较大,国内软件公司的设计理念、分析能力都不如外企产品,但在流程、计费等有中国特色的项目上,国内产品比国外产品更占优势。
事实上,把用户需求作为自己开发对象的ISV以及把整个医疗信息化当作一个生态系统看待的上游厂商才是最大的赢家。
子文章一:
HIS的远大前程
HIS是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rm(医院信息系统)的简称,从1993年中国开始开发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至今,HIS一直是应用的主流,一统医疗信息化市场。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价格战也很快主导了HIS市场。
瀛申公司首席运营官及中国区总经理张圣仁说:“有些公司已经不只是低价了,而是免费赠送软件,只收取一些服务费。其实价格战并不利于HIS的发展,因为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做下去。”事实上,这种状况的确一度使很多ISV的业务发展深受影响,甚至从此销声匿迹。
一位HIS行业的资深人士说:“你可以看到这几年一批批的HIS公司倒下去。尽管人们乐此不疲,但问题还是存在。至少行业前几位竞争格局频繁剧烈地变动就使行业发展变得很不稳定,也难以出现规模化的公司。”
据统计,目前国内做HIS的ISV有300多家,但其中活跃的并处于竞争层面的只有十几家,比如天健、东华合创、东软、众邦、创业等,而更有业内人士断言,未来会只剩4-5家。
这些公司各自的竞争策略都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为了上市,走低价策略;
第二类是为了做产品,急需资金,现在正积极找策略投资商;第三类资本上已经没问题,处于稳定的上升发展期;第四类是老牌的HIS公司,经过一番融资再融资的过程,现在面临着管理问题。其中,后两类公司已经基本走出了价格战。
天健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姜跃滨认为,帮ISV走出价格战的关键是练好内功,首先是提升HIS的技术门槛,寻找与其他应用之间的衔接,做好差异化;其次是将产品与服务作为整体来对待,挖掘增值利润。
从应用角度看,未来的3-5年内,HIS还会是医疗信息化应用的主流,但HIS的应用会更多地集中为原有系统的升级以及和其他医疗应用信息系统的联接。张圣仁说:“现在的HIS多数还集中在财务管理方面,而对业务流程的提升在未来会成为主流。这也是国内HIS公司可提升的空间。”
HIS将往何处走?姜跃滨说:“未来,企业间的并购整合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ISV先要练好内功,否则,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事实上,HIS市场价格战的残酷将很快被国外巨头更强硬的打压所取代,不练内功显然会被淘汰。”
国外HIS产品的进入始于1999年,是由东华合创引进了澳大利亚TrakHealth的产品,这是国内出现的第一款国际产品。虽然目前占领国内市场的主要还是国内的HIS产品,但许多国外的HIS大厂商已经开始计划进入中国医疗市场。这些国外HIS公司进入中国虽然还要面临本地化的问题,但其应用的成熟度却是国内多数HIS公司无法匹敌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幸运的是,国内HIS公司还有一个本地化的时间差可打,这可能是很多公司最后的机会了。”
子文章二: 医疗信息化呈八大趋势
趋势一:快速膨胀的格局。
会有更多厂商介入这个市场。国际厂商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等并列的一个重要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
而国内厂商中,目前也已经有一些厂商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在介入,比如前不久方正收购了在医疗行业方案提供方面排位于五大之列的医疗行业ISV众邦。
趋势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HIS一统天下的格局终将被打破,而且也正在打破。目前已经看到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USIS(超声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CMS(成本核算系统)、PEIS(体检信息系统)等,而且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管理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
在应用上,将经历三步曲的变化。第一步,计费系统和临床系统;第二步,电子病历,结构化系统更利于查询;第三步,工作流引擎,主件开发,SOA架构,更灵活,可以再造流程。
趋势三:产品与服务一体化。
在很多医疗行业ISV看来,将产品与服务整合是解决服务做不出利润的最好方式,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尽管服务还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越来越多的ISV开始靠服务做精做深。
趋势四:竞争更为激烈。
纵观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从1993年起步到如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国内医疗ISV出现,蜂拥而入;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其中大批的ISV倒掉;第三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公司的进入,比如美国最大的HIS公司等等。这些公司的介入无疑会使已经竞争比较激烈的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为如火如荼。
趋势五:HIS企业间整合。
国内早期的HIS企业,凡生存下来的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在规模上得以壮大。这些已经长大的ISV下一步必将通过收购的方式,整合一些区域的小ISV,以此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完善产品线,扩大战场。
趋势六:应用成为主流。
对于国内从事医疗信息化的ISV来说,技术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通过与国际性厂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在其平台上进行开发,他们多数已经站在了全球技术的前沿。而对于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来说,下一步则是通过应用体现自己差异化的最好时机。
趋势七:用户选择趋于理性。
医疗行业用户的IT采购可以分为冲动型、印象型、理性化三种类型,其中,由于对业务流程的考虑越来越多,理性化的选择也开始占更大的比例。
趋势八:服务外包解决人才瓶颈。
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中曾遇到过三大瓶颈——意识、资金、人才匮乏。其中,人才匮乏一度是制约医疗信息化进程的最大瓶颈。但现在,服务外包正逐渐为用户所接受,通过服务外包的模式,人才匮乏问题正逐渐得到解决。未来,服务外包也将成为ISV的重要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