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热线: 400-610-7333

河南省周口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2006-08-24 10:06  作者或来源:unknow

 

一、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及以“三网一库”为标准的电子政务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成绩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十五”期间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约18亿元,建成了可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高速公路”---通信基础网络,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户户能上网。止2005年底,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到6.6G,具备了“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楼层,十兆到桌面”的高质量宽带接入能力;全市电信网本地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5000公里,4815个行政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固定电话率达到99.8%。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74.69万门。电话254.9万门,普及率约24%,其中移动通信用户约142万户,普及率约13.4%;固定电话用户106.9万户,普及率约10.1%;小灵通用户6万户,普及率约0.6%。国际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7.62万户,普及率约0.7%。移动通信网络已实现了全市的无缝覆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99%,有线电视用户达13万户,普及率约4.7%。形成了网通、铁通、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经营商间的有益竞争格局。计算机拥有量约20万台,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约24090小时/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约12045小时/年。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十五”期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十二金”工程的推动下,我市一批信息化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促进了我市各类信息网站及以“三网一库”为标准的电子政务建设,少数部门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

  1)信息网站快速增加。我市信息网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国务院推出“十二金”工程以来,我市信息网站建设全面步入了快车道。中国周口信息网、周口政府网站、周口财政信息网、周口农网、周口统计信息网、周口信息港、周口龙都网、周口劳动保障信息网等一批信息网站相继建成开通。对我市“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以“三网一库”为标准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为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五”期间,在国家“十二金”工程的推动与支持下,财政、银行、税务、劳动与社会保障、质量技术监督、审计、统计、水务、公安等部门,建成了机关局域网、系统业务网,有的上联省业务部门,下联县乡所,外联互联网,建立了相关数据库,有的达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公文传输网络化、批阅文件无纸化、数据信息自动化,不仅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而且节约了办公经费,为我市电子政务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业初见成效

  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种无形资源和财富。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已对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数据开发入库提供了保证,为提高我市政府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奠定了基础。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等公司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开发信息服务新业务及增值业务,深受市场推崇。开发信息资源与拓展信息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促进信息的市场化运作。各类中介信息服务、信息咨询注册机构(含个体)达150多家,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注册机构(公司)约200多家。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市信息服务业已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存在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我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0.1%,互联网(含宽带)普及率为0.7%,移动通信普及率约为13.4%,多项指标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线电视在广大农村还处于推广阶段,宽带综合业务在一些乡镇还未能实现,致使信息流通速度慢,时效性差。需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寻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管理,“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各部门网络之间互相分割,自我发展,不能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低,多数部门尚属空白。缺少面向社会服务的实用高效的大型数据库及信息查询系统。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服务质量不高,有的信息网站花巨资开通后,因缺乏管理、维护而关闭。

  (4)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多数部门因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工作不能展开,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素质不高,尤其是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业务和信息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才更为匮乏。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因得不到重视严重外流,缺少留住信息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5)重硬件轻软件,重投资轻应用,重复建设屡次发生。

  二、“十一五”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条块结合、面向社会、整合发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重点抓好基础通信设施和互联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起点上实施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我市的信息化水平整体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十一五”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底,培育以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为基础的信息产业,产值实现零的突破,早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信息网站开通率达100%,机关局域网普及率达95%以上,建成并整合全市电子政务城域网,12个重点业务系统完成国家建设要求,一批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建立数字化城市奠定基础;构建网上行政服务大厅,二十四小时接受社会申报、申请和监督;市、县政务公共服务上网率分别达到80%、60%,初步实现行政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建立电子商务中心,规范电子商务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重点对农业、工业、石油、交通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推进城乡信息化进程,努力向“数字周口”迈进。

  三、“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结合我市经济实力薄弱的实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带动信息产业发展。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的建设及传统产业的改造。

 (一)继续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适应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模式,引导网通、电信、铁通、移动、联通及广播电视等运营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主干网络,采用IP技术,完善全市宽带主干网络,继续扩充传输网络带宽,构筑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信息高速公路。加快完善由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组成的业务网络及网络资源的升级换代。IP宽带骨干网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60万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50%以上。城市宽带用户普及率达58%以上,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与广播电视有线光纤网络的建设,县(市、区)到乡镇的光纤网络建设全部完成,市、县城市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以上,乡(镇)及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0%以上。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有新的突破,争取早日开通3G通信系统,同时注重电视、电话(手机)、电脑三网的融合,达到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的同网传输,促进网络社会、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步伐,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丰富、更便捷、更自由的信息空间。

  (二)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1、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立和完善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供求与市场监测预警、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等信息系统和智能农业专家系统,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发展数字农业,加强3S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市、县级农业资源生态系统;加强和完善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监测信息体系和农业区划、种子质量监测认证、植物保护监测、土壤肥料监测、动物防疫监测、农业科技教育、专家咨询和农业法律法规执行检查等信息体系,基本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决策和发布网络化,提高农业信息“落地入户”水平,推动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基本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网,培育劳动就业技能基地,提供劳动力就业信息。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强对农民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以信息化拉动工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重点是以电子商务为方向,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挥信息技术的高度渗透性、创新性、增值性,引导大中型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和物流管理方面,在销售、研发、财务等环节,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传统生产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化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投融资决策与营销系统,推动产品生产过程、管理、销售信息化,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流程变革,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推动软件技术、集成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衔接,形成信息技术、工业产品、系统装备等相结合的应用环境,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盈利及创新能力。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企业信息化。加强高物耗、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试点和示范推广工作,逐步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以信息化加快服务业发展

  以信息化推进交通信息化。以构建“智能交通”为目标,重点建设覆盖全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信息传输平台和多媒体网络平台。建设高速公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道路客运信息服务、货运信息服务、维修服务和运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公路收费“一卡通”。

  扶持信息服务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是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信息内容提供、信息应用服务及各类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培育信息服务市场主体。开拓信息增值服务,带动信息服务商(ISP)、信息内容提供商(ICP)和应用服务商(ASP)的成长。建设以公益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普及服务、取得普及效应为目标的社会公用信息服务系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组织紧密结合业务应用,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窗口,研发商业性信息产品;引导本市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广告服务商参与信息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系统建设,促进系统集成、网络维护、软件开发向商品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重点发展以应用软件为主的信息服务产业,开发提升传统产业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开发适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系统,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软件产品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下一步建立我市的软件生产园区奠定基础。

  培育和繁荣信息市场,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增强信息资源的普遍服务能力。推进投资咨询、法律顾问、财会服务、金融服务、市场调查、会议展览、交通运输、技术咨询和各类中介等服务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强对我市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促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商品化进程,加快网络信用体系、认证体系、标准体系建设,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优质信息服务产品,避免出现利用虚假信息坑骗客户的现象发生,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

  4、建立市电子商务中心,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企业上网”工程,重点支持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河南莲花味精股份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以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共用信息网络平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引导企业建设采购链、供应链、研发链、制造链等应用系统,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商业、贸易及物流管理系统的所需环节连接到信息技术网络系统上,使整个商业活动纳入网上,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建立相应的CA认证中心,与市电子商务中心联网,“十一五”末力争重点企业利用网络销售的产品占本企业总销售额的20%以上,网上采购额占总采购量的20%以上,促使企业的增长方式由人力资源型、资本投入型向信息资源拉动型转变,增强其综合市场竞争力。

  发展第三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我市粮食、棉花、畜产品、蔬菜等农产品产地的区位优势,依托现有网络基础,促进特色农副产品、化肥、建材、电器等商品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农产品交易、辐射周边、网络全国,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快速反应能力,促进物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三)、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

  1、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围绕数字化城市,建设公共领域的信息库。重点是交通、通信、旅游、娱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网点及煤、水、电、气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市的管理和运行;争取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建设办理医疗、社保、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人口、户籍、交通、治安等各个专业系统及互通共享的社会安全保障信息系统,最终建立起便捷有效方便群众生活,覆盖城镇,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数字社会;在适合条件的中心城区适时推出具有信息存储功能、凭证功能、日常生活费用支付功能、查询功能、信息共享功能的“居民卡”。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服务体系,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学习型社会

  建设覆盖全市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并接入教育信息网;整理、分类、加工、丰富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形成交流便捷、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为不同教学、学习阶段的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实用可靠的教、学信息及咨询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公民自主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上科普和远程教育,整体改善农村落后城市的局面。

  3、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加快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加快广电传媒、出版、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事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引导本地游戏业、电脑动画、数字音频与视频、移动通信内容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弘扬周口文化价值观,重视互联网对文化创作传播的重大作用,加快我市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打造周口(关帝庙)—淮阳(太昊陵)—鹿邑(老子)等精品品牌,促进“三皇”文化、老子文化等与旅游的融合,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

  5、加快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国际、国内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经济信息的交流与融合。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需要,帮助各类经营实体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使更多的国外企业了解周口,扩大招商引资,促进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紧紧围绕提高政务执政理事能力,积极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带动各领域信息化发展

  1、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网络

  建成并运转市级电子政务城域网。重点建设全市统一的市、县两级传输网络平台,构建市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系统;建设市电子政务内、外网网络管理中心和安全保障体系。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在保障设备、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把市委、市政府及各委、办、局的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通过市网络管理中心,上联省委、省政府内外网,下联各县(市、区)电子政务网。按照技术要求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市直各部门网络与市电子政务内、外网联接,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受理行政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一个外网平台受理,多个部门内网审批办理或参与联办,然后反馈批办结果到外网平台,形成一个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一个政令畅通又方便企业和百姓的市级电子政务网络。

  2、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应用系统和综合门户网站

  建设各级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涉密机关业务管理系统、内部审核办理系统等内网应用系统,政务公文网上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设外网信息交换、综合业务管理应用支撑系统及政府综合门户网站(中国周口信息网)。开发为社会服务的机关公众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公文交换系统、领导查询与决策支持系统、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诚信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政务宣传、信息发布、查询服务、业务管理等政务理事能力。

  3、建设国家统一规划的重要业务系统

  建设办公业务系统、金关、金税、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金保、金农、金质、金水等国家统一规划的“金字”业务系统和其他重要业务系统,并实施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

  4、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力度,建立一大批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数据库

  根据《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文件)精神,在党政各部门、相关企业的配合下,大力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工程,提高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消除信息垄断,加快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编制全市信息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全市信息开发的目录和信息交换体系,建设综合文档库、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一批基础性数据库,重点放在集聚和丰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资源、公益性服务信息资源、信用体系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性资源的开发应用上,为政务内、外网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撑和服务。

  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培育信息服务业。建设标准统一、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挖掘、开发、整合各种信息资源,重点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能源、通信、环境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政府决策、法律法规、人力资源、财税贸易、金融证券、外资外汇、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宏观信息资源库,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城市设施、交通信息、卫生医疗、劳动就业、气象服务等公共资源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计划分三步开发建设。

  第一步(20062008年)开发建设两类数据库:

  首先,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由相关业务部门具体负责:

  ⑴.国民经济数据库,⑵.政策法规数据库,⑶.政务信息数据库,⑷.土地资源数据库,⑸.人口资源数据库,⑹.法人单位数据库,⑺.质量监管数据库,⑻.社会治安数据库

  其次,开发公益性服务信息资源,在相关部门努力下建设如下数据库:

  (1)企业产品数据库,⑵.科技信息数据库,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⑷.社会保险管理数据库,⑸.教育资源数据库,⑹.文物数据库,⑺.卫生信息数据库,⑻.电力MIS资源库,⑼.交通资源数据库,⑽.水利信息数据库

  第二步(20072009年)依托税务、工商、银行、电业、审计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起社会信用登记查询系统,包括诚信单位的评定、审核、发布、共享、查询等功能,努力培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快整个社会的诚信形象建设力度。

  第三步(20082010年)在全社会信息意识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经信息管理部门的引导,由相关部门自主开发建立以下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数据库

  ⑴.房地产信息库,⑵.人才信息数据库,⑶.气象数据库,⑷.环境资源数据库,⑸.社会保险数据库,⑹.自然资源数据库,⑺.社会公共信息数据库

  总之,到“十一五”末,除国家明文规定不许上网的信息以外,只要社会需要,所有部门的信息资源都要开发、整合、利用、上网,使上网浏览者通过一个窗口查询到所需的与周口相关的信息资料,真正享受到网上的“一站式”服务,更好地为周口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百姓带来更大实惠。

  5、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网络整体运行效率

  加大网络资源整合力度,打破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架构,构建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边界的协同应用,支持信息智能化、集成化、多元化沟通,达到无缝隙政府运作。

  ⑴.建设统揽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网络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安全保障和总务管理;它肩负着跨部门跨行业网络管理、安全管理、信息交换、互联互通与客户服务等工作;负责IT资源的规范、配置和管理;对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起到协调作用。

  ⑵.部门局域网整合。首先是按统一标准整合各单位已建成的局域网,经验收合格后,接入市电子政务城域网;未建局域网的单位,要按标准建立局域网,经验收后接入电子政务城域网。

  ⑶.行业纵向网的整合。建立政务城域骨干网络传输平台,为网络资源整合提供标准平台。将行业已有纵向网,通过政务城域骨干网达到广域传输。以后再建行业纵向网的单位,都要依托这个政务城域骨干网络传输平台解决广域数据传输,不仅便于统一管理,增强数据安全性,而且统一网络出口,减少线路租金,节省财政大的开支。

  ⑷.数据资源库整合。整合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行业间的数据交换和支持政务决策的数据资源。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数据和涉及政务部门工作内部的敏感数据信息,经审批、整合后在政务内网发布,供领导决策及部门内部使用;公开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服务性信息,通过分类在《中国周口信息网》--综合门户网站上统一窗口发布或查询。

  (五)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装备,重点从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入手,加快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棉纺服装、石化、建筑设计、装饰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1.在企业管理、产品(工程)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支持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河南四方药业、周口山都丽化工有限公司、邦杰集团、周口瑞特电气有限公司等信息化项目及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建立企业局域网及外网网站,购置企业专用财务、业务、OAHA生产制造、MIS综合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物质供应、生产、财务、流通、产品销售等系统实施全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及网络监控管理,全面提高其生产效率。

  2.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经营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重点是食品加工、畜牧加工、果品加工、绿色蔬菜等,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作物品种、病虫害监测和综合防治、农化产品、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经济管理等农业信息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系统、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预报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防预系统等软件系统的应用力度,尽快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产、供、销等各环节,实现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3.交通运输业在省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建立省、市、县三级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社会化网络管理系统及交通规费征稽管理系统,开发市交通数据交换系统,解决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问题,探讨汽车定位系统,深化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建成覆盖全市的交通信息化综合体系,达到规范信息表示、实现信息共享、改进工作方式、降低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4.棉纺服装行业要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织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最终目标,建立生产信息监测管理系统。首先在效益较好的工厂或车间,提高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为整个工厂或车间的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创造条件。

  5.石化企业要建立全市的数据网络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网络管理控制,使全市的石化行业达到与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及集成,增强对国际大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及企业活力,降低交易风险,增加行业效益。

  6.加快计算机在建筑设计、装饰等领域的应用力度,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等系统缩短其设计建设周期,提高整个行业经济效益。

  四、重点工程

  (一)电子政务工程

  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建设,以促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务职能、提高公共管理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的模式,积极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工程。按照需求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服务应用、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基础上,统一技术要求、标准规范、网络地址和域名。

  加强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积极开发政务信息资源,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整合,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支持各级部门的业务应用。注重提高电子政务工程的利用效率。

  (二)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程

  市商务局负责实施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政策、商情、经济环境等信息资源为主要内容,以开拓国际市场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非盈利性为根本特征的国际通行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并对全市批发市场交易量及价格进行采集、监控处理。进一步整合外贸、外资、外经、国内流通等经济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并进行电子支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公众。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工程

  市信息化办公室、中小企业局、国资委负责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围绕优势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块状特色经济的发展,推进“企业上网”工程,以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共用信息网络平台促进企业信息化。重点是实施市重点企业上网工程,引导重点企业建设采购链、供应链、研发链、制造链等应用系统,发展电子商务,同时吸引众多处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网上行业贸易区。

  加快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区域企业信息共享平台项目,提高区域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以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四)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工程

  由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牵头,工商、税务、质量监督、银行等部门配合,建设开发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工商、税务、质监、银行等部门共享一个平台,共同管理企业和社会,以提高政府执政理事能力和监管企业服务社会的水平。

  (五)“数字农业”工程

  由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网通公司负责实施。继续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宽带农村”,“移动电话”村村通工程和畜牧工程,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效益,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抓好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建设农业良种培育等信息库,建立若干新品种和良种的试验和生产基地。

  建设和完善为农民的生产、科研、消费和经营决策服务的农业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网络化。

  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网上农副产品流通交易所,促进农产品出口。

  完善和发挥现有无线转播台站的作用,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试开办农村频率、频道,电台、电视台增加农村信息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一方面传播农业信息,另一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意识。

  (六)“数字文化产业”工程

  文化局、宣传部、出版局实施“数字文化”工程。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骨干企业,培育有优势的数字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以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以及数字出版、数字化教育、数字图书馆、移动通信内容等基于数字技术的其它信息内容服务业。

  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建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农村基层服务点,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逐步具有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七)现代物流工程

  商务局、交通局、邮政局、网通公司负责实施现代物流工程。建设以周口为中心,带动周边县市,辐射周边省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信息重点建设数据交换、信息发布、GPS货物跟踪、会员服务、在线交易,在此基础上建智能配送等,形成信息流引导物质流和资金流,合理配置资源的格局。

  (八)数字旅游工程

  由旅游局负责实施数字旅游工程。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搭建“周口数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将我市旅游景点、酒店、宾馆、旅游公司等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方便各地旅游服务组织与我市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同时提升出游以及来旅游游客的服务品质,最大地释放我市旅游产业的价值能量,推动周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十一五”信息化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信息化推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促进我市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管理体制,落实责任部门,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按照国家、省和市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各级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树立全局观念,抓好条块结合,产、学、研、用结合,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做好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信息化项目工程要立项审批、实施监督和质量评定,防止盲目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强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管理,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全市信息化健康发展。

  (二)大力宣传信息化,普及信息化知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化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

  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多形式宣传信息化,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社会氛围。同时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网络培训与举办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管理所需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培训电子政务基础知识、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和典型解决方案等;科级以下公务员主要培训电子政务概述、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技术、公文处理和文档管理、用演示文稿发布政务信息、政务信息的网上发布、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实施等内容,提高计算机维护、应用水平,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政府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鼓励市内外风险投资资金来周口投资,增加社会对周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初期,靠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由于我市财力有限,政府的资金投入集中在信息化示范工程、公益性数据库建设、公益性网络扶持等。发挥政府部门在推动信息化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按“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吸收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参与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息化风险投资机制。

  (四)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走在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在各自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人才。

  加快建设我市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面向全市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信息化建设高级人才;提高高等院校信息化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大力培养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等专业人才以及具有信息化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并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技术带头人。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周口信息化建设服务。

  (五)加强信息化法规体系建设,保障信息化安全健康发展

  依据国家、省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形成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防止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重复建设、盲目投资、一哄而上、信息孤岛、资源封闭现象,保证我市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制定和完善周口信息化建设的条例、规章制度。在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信息市场规范、信息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对重点要害部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安全检查,实行安全认证制度;对特定岗位人员实行安全培训,持上岗证制度;对经营性开放式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开办许可、安全培训、登记备案、信息上网审核、监督检查,年度审核和联席会议等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目标与策略,对国际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工作实行用户备案和信息机密等级制度。开展信息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和有毒数据,以及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规范网络行为,严格网吧管理,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这是周口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引导和促进市内大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对信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吸引一批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发机构落户周口。积极地与国内大企业集团、大专院校等进行合作,加强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及高精人才,鼓励他们到周口建业,开发研究,开展业务,增强信息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规模经营能力、系统集成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服务热线:400-610-7333 | 邮箱:service@gpos.cn | 电话:8610-82564561/71 | 传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备1801797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02号 Copyright © 2005-2024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