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热线: 400-610-7333

新基建构建新经济模式的方式及着力点分析 2023-05-06 09:15  作者或来源:国家智库

导读:国家重点部署的新基建项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基建在哪里

新基建构建新经济模式的方式

未来新基建发展的着力点

作者:于明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梳理各地投资项目清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已成为高频词、关键词,新基建项目成为投资清单主力。全国已有超20个省区市明确提出5G网路、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发展计划。在关键时期国家重点部署的新基建项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基建在哪里

与传统的铁公基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基建将关注点放在了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是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就在于发力科技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正如传统基建之于工业经济时代,新基建服务于数字经济时代,是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变革的设施基础。新基建不代表着对传统基建的完全替代,一方面,新基建离不开传统基建的助力,5G通信的建设就是在已有的通信网路的基础之上做到建设;另一方面,新基建可以与传统基建进行深度融合,发挥新技术、新方法的优势,例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传统铁路建设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和提升。

新基建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重点关注新的建设区域

新基建关注的是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推进数字化设备的生产和应用。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2%,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我国还有很大空间,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

(二)选择新的建设方式

新基建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都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可以运用创新性金融手段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与运营,转变传统基建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的投资方式。向民营资本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推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三)聚焦新的行业领域

新基建是新技术与新业态的融合体,通过对数据的集成、计算、分析及反馈挖掘出一系列新需求、新市场。通过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看出,新基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新基建作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化解新冠疫情影响、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投资、赋能产业发展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引擎。

新基建构建新经济模式的方式

新基建的建设发展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一致,聚焦5G、新材料、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等高新领域,全面重塑产业升级的技术基础和物理设施基础,促使生产要素重组、生产模式重构和产业融合加速。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但是数字经济整体仍较为活跃,新业态逆势上扬表明了经济发展对数字基础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国的工业基础、庞大的人口与消费市场、网络大国优势、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新基建推动产业形成新的生产方式、流通模式、市场业态和增长动能。

(一)5G建设奠基新经济

包括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基础网络设备研发与部署;机房、供电、铁塔、管线等的升级、改造和储备;以及各种垂直行业应用的协同。截至20229月底,我国已建成222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5.1亿户,同比增长79.7%。根据中国信通院的预测,到2025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累计将超过3.5万亿元。5G网络建设对于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具有带动作用,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中心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中心产业链的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既包括了传统土建工程,也涵盖了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产业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数据资源开发、算力能力提升、应用场景拓展带动着数据中心规模的高速增长,近5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年均增速超过30%。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据测算,东数西算工程每年投资量达千亿元,这也意味着该工程将超过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力量。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三)物联网实现应用场景融合创新

物联网是新基建中实现互联和智能化的关键基础设施,利用传感器、通信网络、软件、控制系统等将物品与网络和其他物品进行连接和互动,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入新基建所涉及的各领域,5G网络赋予物联网低延迟、高速率、多终端的交互能力;特高压、充电桩的部署运营离不开物联网分布式监控管理;高铁、大数据中心的实时监控与需要基于物联网支持;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是物联网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我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创新开发最多的国家,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1.7万亿元。并于十四五期间达到年均复合增长率23%-26%

(四)高铁及轨道交通联动城市群

新基建背景下的城际高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的主动脉,以高效的城市联动,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城市轨道运营里程达0.78万公里,已经接近2025年里程目标(5万公里、1万公里)。数字经济时代,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纵观世界级城市群,都是靠大容量轨道交通来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20%GDP,已建成全国最密集完善的高铁网,同时也是开设地铁的城市数量最多的城市群。

(五)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支撑,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为工业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国家深入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相继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工业互联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我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工业互联网已经在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中得到应用,截至2022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74.7%。

(六)人工智能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国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在动能、路径、举措方面的现实要求,以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产业升级新业态,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导向,创新各类新兴产品、组织业态、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也大大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在2022-2026年预计实现18.6%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到2026年达到9000亿美元。

未来新基建发展的着力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兼顾新基建的普惠性和差异性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创业难、成本高,加上疫情影响,对实体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等典型特征,一方面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对于技术变革、产业重构、打造新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统一共识、科学开展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新基建在顶层设计中要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保障,真正服务于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完善政策体系,聚焦突破重点建设领域

正如传统基建之于工业经济时代,新基建服务于数字经济时代,是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变革的设施基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作为支撑。

5G方面,推动基础电信企5G网络建设,围绕5G核心产业、5G特色应用、5G配套服务打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5G产业集群。整合国内产学研用力主体力量,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营造芯片-系统-终端-应用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特高压方面,加大力度研发核心技术,推进电子设备、新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加强大数据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高压技术的融合,从而推进我国特高压行业的发展,继续提升特高压的电容量、传输距离和传输稳定性。

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当前城市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现状,融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升智慧交通发展水平。支持交通装备智能化升级、产业大数据系统搭建以及工业服务平台打造,打造平衡的产业生态圈。结合国家城市群战略,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增强辐射带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

(三)做好统筹协调,有效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

新基建的主要建设领域,正是我国迈向数字经济时代急需建设发展的基础领域,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定就业,长期有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因此,在新基建的投资发展上,要做好统筹协调,一方面做好对传统基建领域的补齐,比如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等领域,另一方面新基建领域要服务于新的发展方向,例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领域。因此,新基建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通过相关产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进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促进技术融合、产业协同、政企协同,有效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目前已产生了能源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电网、城市感知设施、智能化市政等应用场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大型城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抗疫背景下我国大型城市的功能完善与提升,带来未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需求,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是新基建的主战场。

(四)创新投融资模式,开展PPP模式在新基建领域的应用

由于新基建广泛采用了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部分采用量子通信、芯片制造、卫星导航等前沿技术,核心和关键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技术与市场均存在不确定性,以政府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很难及时做出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的正确判断。因而新基建投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同时为了应对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不确定性,引入新的投资模式和融资工具。

一是拓宽民间投资参与渠道。积极开展PPP项目推介,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新基建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的回报机制,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进而促进各方之间有效合作,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二是创新商业模式,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新基建将运用创新性金融手段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与运营,转变传统基建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的投资方式。建设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建立风险合理、权责清晰、盈利模式可持续的合作共赢关系。

三是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新基建PPP项目周期较长,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因此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政府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五)构建平衡包容的治理体系,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

新基建模式创新的背后,需要平衡包容的治理体系作为保障和支撑。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涉及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融合更多的商业项目,可以带动更多的新兴产业投资,需要相对完善的治理体系来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

一是新基建的建设运营受资源约束较小,受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影响较大,对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要求较高。需要整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发挥市场激励机制,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

二是平衡知识产权和创新活力。新基建的关键技术处于快速演化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采用开放开源模式,为持续保障技术创新活力,有必要延续开源共享模式。但另一方面,创新主体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明确指示产权界定。因此需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活力之间的平衡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新基建在技术方面更具规模效应,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不需要在全国各地分散建设,仅需在特定的中心城市建设就可以满足全国的大规模需求。新基建发展过程中,推进协同创新,发挥政、产、学、研、用各环节作用,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热线:400-610-7333 | 邮箱:service@gpos.cn | 电话:8610-82564561/71 | 传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备1801797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02号 Copyright © 2005-2024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