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金融业信息化的起步很早,上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纷纷开始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作业,开启了信息化之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最初,发达国家金融业引入计算机设备,处理其具体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并创造出不少新的金融产品。其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脱机业务处理、联机业务处理、经营决策信息化、业务集成化和决策智能化。通过这一步步的演进,国外金融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辅助处理、内部联机业务处理、信息资源共享、客户信息分析、新型产品及业务开发。各类信息系统激发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活力,为金融企业向现代金融巨头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1980年至1996年,美国平均每年有13家大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再造计划,银行再造之后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从原来的1%和14%上升到1.5%和20%,而平均的成本收益比从63%下降到50%至55%。另外,据数据显示,在美国100家主要银行中,有70余家已经或正在实施有关CRM(客户关系管理)的项目。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还表明,42%的欧洲银行在近年加大了CRM的投资力度。
纵观发达国家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尽管各自进度不一,但是综合看来,他们的金融信息系统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点。
使用面广,设备先进。自从IBM公司的702型计算机首次被安装到美洲银行后,各类新颖的计算机设备便不断地被引入金融业。大银行往往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更新主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积极大胆地采用最新的计算机产品,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这些设备的普及不仅降低了银行的服务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发达国家建成了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首先,金融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以银行会计为依据的银行内部业务的处理系统,即技术先进且相互协调的柜台业务服务网络,以及以银行经营管理为目标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其次,金融业之间的信息系统,这是随着各项业务之间交往的频繁,银行间的支票、汇票等转账结算业务的急剧上升而发展起来的。借助这一类系统,资金清算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成为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发达国家银行之间纷纷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资金清算体系,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资金清算,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美国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环球金融通信网(SWIFT)等。这些系统的建立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加快了交易速度,还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新的银行服务。再次,金融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系统。发达国家银行推出了面向大众的各类自助服务,建立了自助客户服务系统网络,包括金融机构为企业客户建立企业网上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为社会大众建立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通过各类终端为客户提供周详、多样的金融服务。
自动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网络信息系统都非常重视法规遵从问题,都有一个标准化的结账规则体系,都有各类软、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主机系统、通信系统的硬件备份、软件加密等,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不安全的因素。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明显,发达国家金融业对信息技术所表现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企业中一半以上都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比如,花旗集团的分行、子公司、附属机构、合资企业和办事处分散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此外,金融创新已成为体现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95%的金融创新都极度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帮助分析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并进行风险管理,使这些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因此,金融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