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热线: 400-610-7333

“十四五”规划提出5G建设目标:规模部署提速 超前布局6G 2021-03-18 11:08  作者或来源:贝果财经

  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审议通过。《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规划对未来五年科技产业的目标着墨甚浓。尤其是在信息通信领域,规划提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这一表述也被视为“新基建”的延续与深化。“新基建”全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早于2018年末出现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2020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

  其中,5G被视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代表领域,也是“新基建”的七大主要板块之一。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我国5G网络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今年2月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透露,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71.8万个,约占全球的70%,独立组网模式的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个。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则将5G网络建设喻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肖亚庆也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的各种场景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速的提升、网络的覆盖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发展。

  5G规模部署提速 700M共建共享

  今年是5G建设的规模拓展之年。自2019年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以来,目前中国已累计建成71.8万座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个,占全球87%。站在新的起点,规划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

  规模化部署的基础仍是基站,据四大运营商年度规划显示,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座。而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4.510, 0.01, 0.22%)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透露,今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0万座。预计到年底,我国累计5G基站数量将达140万座。

  网络质量方面,700M频段的共建共享成为关注焦点。作为中国广电持有的黄金频段,700M因其广覆盖、单位部署数量与成本更低的特性而成为偏远地区的首选。自去年中国移动官宣与中国广电合作共建共享700M方案后,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也于日前表示,四大运营商在农村等偏远地区以及公路、铁路等地共建共享700M,不仅对四家公司都有利,也将使得在农村等偏远地区网络效能更高。

  两会期间,张云勇也在提案中建议,通过各方共同参与的方式共建共享700M频段,用于覆盖包括乡村地区人口在内的全体移动通信用户的基础公共资源,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也能避免重复建设,保持行业相对均衡发展。

  对此,记者从多位行业人士处了解到,依据惯例,运营商高层率先对此表态,意味着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很大,但付诸实施要解决的问题则很多。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中国广电对建立5G竞争优势非常重视,中国移动为此支付了资金、资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想使用这两家共建的700MHz网络,必须付出一定代价,而这需要四家运营商妥善协商。

  此外,对于推广千兆光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敖立表示,千兆光网和5G网络构成的“双千兆”网络是新基建的核心支撑和“数字底座”,从网络发展规律看,千兆光网和5G网络建设正处于明显的“爬坡期”,预计2021~2023年是10G PON网络和5G网络规模建设期,应坚持网络“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加强网络能力建设为主要工作。

  行业应用率先落地 培育生态成关键

  随着5G网络完善,5G产业链环下市场价值最高的应用生态也在加速构建。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赋能千行百业的5G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对此,规划也作出明确要求,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显示,2021~2023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5G行业应用规模增长期预计将在2023年后出现,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则可能在2022~2023年规模增长。

  记者注意到,在经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5G在行业领域应用的落地率先加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5G+远程会诊在19个省份的多家医院上线使用,5G+自动驾驶、5G+远程教育等新业态接连涌现。

  工业互联网是5G行业应用领域的代表场景。记者此前在湘钢集团参观时看到,通过5G+工业互联网,工人坐在办公室屏幕前便可远程操控无人天车、进行跨国远程设备安装调试、钢材质量检测。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看来,当前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改变生产线,未来还需探索新的应用场景,真正把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发挥出来,深度促进制造业根本性变革,这将会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目标。

  而在远程教育领域,虽然需求早已兴起,但直到防疫才令“5G云课堂”在2020年开始大规模普及。5G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能够保证直播的流畅性不会因数据量激增而卡顿,从而打破地域局限,让相隔千里的师生实现远程互动,保证了许多学生疫情期间的正常学习。

  虽然垂直行业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5G应用探索的主阵地,但中国移动原总裁、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指出,在发展5G行业应用的同时,也要重视5G的消费级应用,只有通过大量To C业务,才能使5G网络得到全面的发挥。

  王建宙进一步表示,经验表明,5G应用光有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努力远远不够,想要真正实现5G的爆发,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也需要大量创业者和创新者参与进来。“无论是5G的行业应用,还是5GTo C端,都需要我们共同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迎接5G应用的大爆发。”王建宙表示。

  超前布局6G 推进IPv6商用

  GSMA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展望未来,规划提出,将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同时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据记者了解,相比于5G,目前全球多国对6G技术的探索还处于各自摸索的阶段,标准规范尚未确立。但据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测算,6G的理论网速最高可达1000Gbps,为5G50倍;延迟则低于0.1ms,只有5G1/10

  相关市场研报显示,6G标准的完成和最早的商业化预计时间为2028年,而大规模商业化则需等到2030年。纵观全球,目前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AT&TT-mobile及苹果、谷歌、思科、英特尔、高通、微软在内的多家美国公司已成立6G联盟,进行相关标准的探究。而在我国,继201911月中国科技部会同发改委等几部委召开了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就6G的技术可行性进行探讨后,相关工作也一直在有序推进。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国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鹰表示,6G技术在峰值速率、时延、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移动性、频谱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远优于5G,而且6G能通过卫星互联网实现对地球的立体覆盖,真正做到万物互联。

  陈国鹰指出,中国不能失去6G技术研发的时间窗口,应集成国家力量加快6G技术研发,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6G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组合,不能寄希望于单一企业做全产业链的研发。

  记者注意到,就在316日,工信部科技司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中已作出明确指示,今年将大力开展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IPv6+”及下一代互联网、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出现在其中的内容自然也包括规划中的IPv6,作为5G云网融合与万物互联的技术保证,IPv6也被看作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据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日前透露,截至2020年底,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了4.62亿户,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接近50%LTE核心网IPv6平均流量占比全网流量接近20%。同时,我国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基础设施也基本完成IPv6改造,全面实现IPv6化。

  展望“十四五”,邬贺铨认为,其仍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5GIPV6、光纤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融合,并与产业技术深度融合,腾云驾雾融智赋能。互联网作为通用技术也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于其他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

服务热线:400-610-7333 | 邮箱:service@gpos.cn | 电话:8610-82564561/71 | 传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备1801797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02号 Copyright © 2005-2024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