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工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代表的人类两次重大发展方式正相交替,为我国工业化赋予了新的使命,增添了新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是在这样一个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同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蔓延,对我国依靠传统方式发展工业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两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成为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两化”融合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我国发展现状
(一)“两化”融合持续发展的背景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全球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工业全球化、知识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这些新趋势、新发展,无一不是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形成的。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面对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必须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使我国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握发展主动权,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应对危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了服务水平,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仍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当前工业呈现整体向好的运行态势下,我们必须坚持把工业发展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带来的压力,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要就是以工业化为载体,依靠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节能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创新,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增长。
(二)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从离散化的单项应用阶段,发展到对各业务环节全面覆盖、渗透融合的深入应用阶段,并逐步向实现“两化”融合、效益整体提升的综合集成应用阶段过渡。
具体来说,一是信息技术在各业务环节的应用不断深入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信息化与研发设计融合,成为提升工业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与工业装备、生产过程相融合,促进了工业的精益化生产;信息化与经营管理融合,企业运营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电子商务与采购和营销体系创新融合,提高了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二是覆盖全价值链的综合集成成为实现“两化”融合效益突破性提升的关键。三是信息化在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逐步推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信息技术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深入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蔓延对我国工业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两化”融合发展趋势有如下特点:
一是信息技术更加深入地向工业各业务环节渗透,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向研发设计环节渗透,模块化、数字化、协同化设计模式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向生产过程环节渗透,敏捷制造模式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向经营管理环节渗透,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和服务模式不断成熟。
二是综合集成成为未来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面对市场实时多变的个性化需求和日益压缩的制造业利润空间,逐步实现营销、生产、管理、控制的企业全业务集成和面向设计、制造、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品和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不断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产品中信息化含量逐渐增加,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工业发展向以服务型为主的模式转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信息化促进传统工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服务向业务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信息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得到快速深入发展。
五是绿色经济成为未来“两化”融合的主旋律,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融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等方面,逐步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工业体系,实现工业集约化发展。
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要求,围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总目标,结合国际金融危机中凸显的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应重点抓好的工作是:
(一)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各业务环节中的应用
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环节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业务环节的融合渗透,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产品设计和制造模式的创新、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模式的创新,形成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
(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延伸发展
加快培育市场前景好、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是加大软件服务、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三)在技术改造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工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改造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形成自主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水平。
(四)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拓展服务环境建设,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传统产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规划等服务,培育一批高水平、有信誉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构,促进传统企业与IT企业对接,引导部分企业进行行业内信息技术咨询和外包服务,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政策环境
把握市场规律,深入研究“两化”融合面临的问题、难题,形成推进思路,加强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发展指导,加快研究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