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热线: 400-610-7333

湖南省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摘要) 2006-09-04 14:32  作者或来源:unknow

 

 

一、信息基础设施

  2005年,信息基础设施有了新发展,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支撑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末,全省长途通信数字微波线路长度108万公里,比上年增长77%;长途光缆线路长度281万公里,增长39%。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121662万门,增长85%;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58587万户,增长77%。年末,全省本地电话用户121441万户,比上年新增12906万户,增长119%;移动电话用户124900万户,新增21265万户,增长205%。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8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86部/百人,比上年末分别提高18部/百人和31部/百人。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省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02座;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58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9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8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28万户,增加10万户。全省乡镇广播电视机构2247个,通广播电视的乡镇2281个,通有线广播电视的乡镇2135个,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40027个,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28926个。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36台/百户,比上年增长284%。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25%,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4%,提高036个百分点。

  互联网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至2005年末,全省WWW站点数(包括CNCOMNETORG的网站)为9401个,占全国WWW站点数的14%;域名数为41994个,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CN域名数为14097个,占全国CN注册域名总数的13%。互联网上网人数348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国上网人数的31%,占湖南总人口的52%。

  无线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无线电监管功能不断增强。2005年末,全省拥有各类无线电台1500万台,微波电路3万公里,移动基站51000多个,各类卫星地球站172个。

  二、信息产业

  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占全省GDP4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省共有信息产业法人单位4594户,占全省法人单位总数的65%。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632户,信息传输服务业393户,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1434户,电子信息产品销售和租赁业1176户,其他相关信息服务业959户。全省信息产业从业人数1885万人,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550万人,信息传输业647万人,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167万人,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193万人,其他信息相关服务业327万人。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工业增加值5060亿元,增长124%。其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5年末,全省累计认定软件企业323家,登记软件产品857个。认定的软件企业全年实现经营收入7139亿元,增长212%。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星沙)基地、国家软件产业(长沙)基地、湖南数字视讯产业(郴州)基地等三大基地吸引了全省43%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72%。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2005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452亿元,增长5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28亿元,增长166%;电信业务总量37224亿元,增长540%。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1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301亿元,增长373%。

  2005年,全省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实现增加值2019亿元,增长433%。公共广播节目89套,比上年增加3套。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783万小时,比上年增加180万小时。制作广播节目时间1605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136套,比上年增加4套。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869万小时,比上年增加1316万小时。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42万小时,比上年增加54万小时。

  全年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605%。出版各类图书4192种,报纸88种,期刊247种,分别增加283种、1种和12种;期刊出版量111亿册,图书出版量305亿册,分别增加024亿册和017亿册。

  三、经济领域信息化

  2005年,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得到加强,信息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05年末,全省已建成省本级、14个市级、89个县级、18个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1400多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构建了省、市、亍⑾纾ㄕ颍⑴┗А八募兑换А钡呐┮敌畔⒎裢缣逑怠4邮屡┮敌畔⒒墓ぷ魅嗽?00余人,培养发展农村信息员09万人,146万个村登陆互联网,1000万农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农业信息服务部门充分利用网站、简报、板报、手机短信、“农业110”等,提供政策、市场、价格等全方位的农业资讯服务。全省依托农业信息网络发布的各类农业资讯,引导调整种植业布局5654万亩次、养殖业布局966万头、农产品加工布局2288万吨,增加产值1021亿元,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1053万吨,交易额达3365亿元,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引导和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初见成效。通过整合开发科普教学资源,全省已初步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涵盖实用技术等农村科普主要内容的科普资源库,收集整理声像资料450多小时,文字图片资料近100万字。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行业。机械、冶金、石化、能源、交通运输、建材和造纸等行业广泛应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效果显著;煤炭、有色金属等采矿行业推广应用电子安全监控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了产业结构。企业信息化普遍处于中初级水平。企业信息化带动效应明显。信息化试点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3060%,生产周期缩短2040%,库存资金压缩310%。

  银行信息化取得新进展。全省大额支付系统成功推广,直接参与者已达48家,接入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者达3000家,覆盖了全省14个市州、34个市辖区和88个行政县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我省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基本形成。财税库行关横向联网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财政、人行国库、代理银行间集中支付业务数据的实时发送和处理。全省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和专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全省13家发卡银行发卡种类超过20种,累计发放银行卡31905万张;特约商户7172户,POS机具布放11924台。全年通过银行卡实现交易266亿元,其中持卡消费金额17426亿元,占交易总额的655%;ATM成功交易笔数37045万笔。

  “电子海关”建设升级换代,“电子口岸”建设快速发展。推广应用了便捷通关、快速通关、无纸通关、区域通关、陆路通关等一批通关监管业务信息系统,开展了智能化的物流监控系统应用试点,提高了物流监控智能化水平,满足了企业现代生产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关区内推广应用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系统等联网应用系统,形成了为“大通关、大物流、大经贸”服务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电子平台上的“出口收汇”、“进口付汇”、“出口退税”、“企业备案”、“网上支付”、“进口增值税联网核查”、“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业务应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开通了CEPA原产地证书电子联网核查系统,促进了湖南与港澳地区之间经贸发展。2005年末,关区内电子口岸入网企业2328家。长沙海关关区全年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比上年分别缩短了1天和05天,审批新增“网上支付”企业11家,总数达21家,通过“网上支付”方式征税152亿元,同比增长390%。

  交通信息化以“湖南省公路、水路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对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的功能。该系统以地理坐标为骨干,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公路、水路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和管理,公路数据系GPS定位采集和公路第二次普查获得,航道数据系在150000地形图上采取和第二次航道普查获得,将为我省搭建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四、社会领域信息化

  2005年,我省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水利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建设和谐湖南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育信息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省教育网络中心和教育门户网站(湖南教育网),全省县级以上教育行政机构入网率达100%,14个市州教育局中,13个已建成局域网,5个已启动教育城域网。近90%的高校、60%的中小学建设了校园网或通过各种方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教育基础数据库开始建设,高中阶段以上的学校已有60%安装了教育基础数据库,18%的学校将数据上传到省教育网络中心,为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进展迅速,2005年共建成184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6646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1233个计算机教室,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覆盖率已达5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逐步推行考场电子监控、高考网上阅卷、网上征求志愿和四大“国考”网上报名等工作,到2005年末,全省共建成241个电子监控考点,比上年增加37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和管理手段见成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已建成省、市、县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分中心55个,与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合作点达10000余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

  公共卫生领域在全省14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试点,并分别在长沙市岳麓区和湘潭市雨湖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完成了岳阳县、浏阳市基层综合卫生信息系统的试点建设。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顺利完成,企业养老保险实现了部、省、市三级数据联网,工伤、生育保险业务信息系统搭建成功,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系统实现了部省联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五大险种实现了统一征缴。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基本建成。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站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建立起了以公共网站为主、覆盖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水利信息化以防汛抗灾为核心,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国家防汛计算机骨干网建设湖南省部分已通过验收。防洪工程数据库初步建成,全省已有88座水库、122段堤防、24个蓄滞洪区、18座水闸和22条河流的数据整编入库。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已建立起覆盖湘、资、沅、澧及洞庭湖区的水文站网体系、湘江流域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建立了全省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水情信息自动传输。建立了湘江流域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发布了《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和《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开展了资信评级试点,建立了信用信息数据指标体系,建设了信息网络,初步形成了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个人征信系统进入试运行。完成了网间互联平台的建设与测试,省内商业银行机构已开始了联网数据上报,实现了个人征信数据全国联网查询,按时完成了全省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至2005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共采集6600多万公民的信用记录,出具个人信用报告8万多份,企业联合征信入库量达到150多万户。

  五、电子政务

  我省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总体框架初步形成,成为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

  省级政府网站建设比上年有很大进步,在2005年度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总分为4053,在全国排第15位,较上年上升了12位,但信息保障渠道还不够顺畅,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三大功能定位当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总分为2940,比上年提高了28分,总分排全国第11位。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达到100%。县级政府网站绩效总分为1556,排全国第7位,绩效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纵向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全国政府专网)湖南网站建成。外网平台于1228日开通,完成了网络基础平台的搭建和主要政府部门的横向连接。

  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

  全省财库银横向联网省内成功运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财政系统推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信息采集体系和政务公开制度,在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站、非税收入信息网及政府采购网上及时公布财政信息。国税系统以增值税管理系统为主的“金税工程”(一期)和以税收综合征管系统为主的“金税工程”(二期)建设先后完成,成功实施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防伪税控开票系统覆盖全省所有一般纳税人,认证报税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有效运行;全面推行税收综合征管系统,实现了征收数据省级集中,全面推行税收综合征管系统,加强出口退税系统(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了综合征管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和出口退税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实现“一窗式”服务和税库银横向联网和申报缴款同步模式。地税系统建立了功能齐全、业务规范、监控严密的综合应用系统,覆盖地税各项业务;市州数据处理中心建成;全省统一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呼叫中心的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在长沙市、株洲市实行银税联网试点。

  市场监管部门加快专项工程建设,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市场监管。“金信工程”初步形成了上联国家工商总局,下联各市(州)局、县(区)局和工商所,外联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纵贯五级、横连三网的信息化网络管理格局;依托金信工程,积极开展全省企业登记监管数据入库工作。省局数据中心共汇集431万户企业的基本信息,其中在业企业225万户,注(吊)销企业206万户,企业年检记录672万户次,监督检查记录3507万户次,处罚案件数据11万条,良好信息203万条。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推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了质量监督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CQS)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子系统,完成了国家质检主干网湖南节点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与全国质监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对企业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商品条码信息、标准文献信息、特种设备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了开发,并在相关领域和范围开展应用;建立了全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特种设备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实行动态监管。全省“特殊药品监管系统”正式运行,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医疗机构的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实行网上监管。

  “金盾工程”在网络、资源库、应用系统各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二级、三级网建设顺利推进,全省每百名民警公安网上注册计算机跃升至28台;23个应用系统建设总体顺利;“金盾工程”(一期)各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已全面部署,八大信息资源库进一步完善,人口等7个资源库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国土部门建成了业务流程可订制、部门协同工作的集窗口式办公、自动化管理为一体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平台,并以省级电子政务平台为核心,开始建设市州和县(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审计系统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现实需求和发展动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和队伍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在全省选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财政、金融、保险等领域开展计算机审计,省审计厅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项目达到年度审计项目的25%,增强了审计机关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省“金审工程”一期在2005年立项并开始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增强了监管和服务功能,全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中心数据库,760县建成了县级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现已有1000多万育龄妇女个案数据进入了数据库,并按月动态更新,应用信息引导日常管理和服务。统计系统围绕用户需求,坚持效益优先,增强了对远程统计数据交换、视频通讯、电子邮件、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等大规模网上应用支撑能力,运用联网直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开拓了统计数据采集的途径,统一了全省政府各专业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开展了统计数据库建设,统计数据资源整合稳步推进,促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增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快速监测能力。林业信息化促进行政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005年,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湖南省人口基础信息库到2005年末已加载各类数据6750余万条,业务协同、人口基础数据实时引用比对正在各参建部门试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完成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省级和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省基本农田数据库、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市州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省市县三级采矿权数据库和省级探矿权数据库的建设。11个县城关镇以上城镇低级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县(市)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全省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数据库等建设工作正在进行。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已完成125万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和15DLGDEMDOM数据库建设,建立了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11DLGDEMDOM数据库。

  公益信息资源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其中,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省公益性资源的重要内容,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引导和服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共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236万条,农业动态新闻396万条,532个涉农企业、370个特色农产品列入农业网上展厅,网上招商、劳务输出、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组织代码机构信息库进一步完善。到2005年末,共收录组织机构代码及相关信息45万条,并已在银行、税务、社会保障、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单位3600多家,商品使用条码采集信息4万多种,广泛应用于商场、超市。“标准文献网络服务系统”开发完成。

  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成效显著。在湖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其中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采集20万户企业和1200多万条个人的信用信息;工商部门承建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拥有150万户企业和个体户约5500万条信用信息;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已采集7个部门的239项、7700万条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共归集了21个部门掌握的200多万条信用信息。

  信息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动漫产业年产原创动漫2万分钟,占全国原创产量的700%。

  七、信息安全

  2005年,我省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面临的问题和威胁依然严重。全省约69%的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发生过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其中感染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程序的占85%,遭到端口扫描、拒绝服务和篡改网页的占37%。安全事件来自外部攻击的占678%,内外部均有的占258%,来自内部的占117%。针对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网络信息安全。2005年,全省共发现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398起,较上年上升43%。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继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成立后,2005年,市州相继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共同打击银行卡短信欺诈等犯罪行为,组织开展了全省打击网络赌博专项行动和打击网上淫秽色情活动专项行动,关闭了一批境内的赌博网站,依法严惩了一批网上赌博违法犯罪人员,成功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全年共查处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398起,网络欺诈、网络赌博和色情等网络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公安机关与通信管理和移动、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密切协作,加强病毒疫情预警通报,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手机短信病毒、重大安全事件预警服务,及时发布重大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和计算机病毒疫情预警信息,建立了日常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定期向信息网络使用单位通报信息安全动态和信息安全案(事)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原则,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整顿网络安全环境,先后组织开展了全省互联网站清理整治,以及“点对点”网络和视频聊天室有害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对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校开展了互联网信息涉密情况的检查,并监督检查其上网信息保密制度的落实情况,依法查处互联网涉密事件,有效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互联网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完成本省行政区域内数字证书认证系统(HNCA)和全国电信数字证书认证系统(CTCA)的建设,建立了我省非涉密网密钥管理中心,为电子政务外网CA认证和行业CA认证中心提供密钥服务。

  八、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政策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根据法律授权,信息产业部制定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同步实施,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电子交易安全,同时也为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为我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国家网络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湖南省信息化条例》、《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和《湖南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等地方政策法规。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宣传贯彻落实《电子签名法》及其配套规章,进一步贯彻执行《湖南省信息化条例》,推动网络与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已完成起草工作,信息化工作政府管理手段趋于法制化和间接化。

  制定了信息安全工程和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评审程序规定,组织对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等一批项目进行审查,加强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和项目评审工作,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公正、有序。

  信息化人才环境进一步改善。已基本形成以普通高等院校和高中等职业院校为主、社会培训机构为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81所普通高校信息技术有关专业在校学生达到817万人,占126%。全省信息化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73万人,其中信息化管理人才216万人,占279%;信息化技术人才557万人,占721%。各市州已将电子政务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专题培训纳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教育已成为社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2005年,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等报考人数15919名,其中3217名考生通过考试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IT人才网正式运行,并纳入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体系。

  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坚持宣传贯彻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对于已有的各类信息技术标准提供检索、咨询、发行以及有关的认证认可服务。设立了综合布线、计算机产品、通信产品、安全防范工程等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计算机通信产品、综合布线和安全防范工程质量检验。

  “泛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泛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厅(局)共同编制了《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专项规划(20062010年)》,对区域合作的重大基础设施、各方互相合作推进的项目等进行规划,突出资源整合的要求,坚持“自愿参与、平等互利;市场主导、开放公平;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共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将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成为我国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年内,省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长沙签署《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公司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双方通过多种合作方式,促进湖南信息产业在软件解决方案、数字电视、信息化服务、软件开发、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发展。11月,湖南代表团对印度进行访问,双方就在印度建立IT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印度NIIT在长沙设立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等问题进行了商洽和探讨,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服务热线:400-610-7333 | 邮箱:service@gpos.cn | 电话:8610-82564561/71 | 传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备1801797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02号 Copyright © 2005-2024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