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界正试图创建一种供计算资源之间交换运行信息的“通用语”,让企业数据中心实现自动化管理,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举行一次国际性会议,主办方往往需要邀请不同语言的翻译,并为此付出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在企业的数据中心,其实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由于计算资源之间缺少相互“交谈”的“标准语言”,企业大量的IT投入被消耗在“翻译”中,而不是被用来创造业务价值。
现在,IT业界正试图创建一种供计算资源之间交换运行信息的“通用语”。这项计划于7月31日由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思科系统公司(Cisco)、惠普公司(HP)、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公司(Intel)等十家最为主流的IT公司发起。当天,他们联合发布了“服务模式语言”(SML)草案,并且表示将在未来的产品中支持这一草案。这些产品包括系统管理软件、硬件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等。
优利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科技事业部群亚太区咨询总监李静明指出:“标准化是IT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他认为IT作为一种服务,应该像阳光和水一样可以方便地获取,但现在它却被不同的标准分割成一个个的孤岛。
标准不统一是造成企业IT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的重要原因。优利公司亚太开源技术中心首席架构师孙彤表示,对于同一个IT资源,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定义。而一个复杂的IT服务,往往是由不同厂家的软硬件部件共同构成的,部件之间的交互就会存在问题。这意味着,企业的数据中心在运营时,往往需要对系统或者服务进行专门的描述和配置,并制作多种工具来进行“翻译”。李静明说:“如果计算资源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的话,数据中心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企业也能降低运营成本。”
SML就这样应需而生了。SML的基础是微软的“系统定义模式”(SDM)。SDM使用XML作为其基本数据格式,设计初衷是用来捕获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定义,包括配置方案、健康模式以及操作策略等有关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视窗(Windows)系统环境下的各种计算资源。因为用户向微软表示,他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标准,使异种计算资源也能够更好地互操作。
SML标准能够实现的话,将有助于企业加强对系统资源的管理,增加产品选择的自由,减少重复投资。比如,企业数据中心扩容时,就不用像现在那样只能购买特定的产品或者增加特定的集成工具。但SML目前还只是个草案,最终能否成为业界普遍认可的标准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