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底,Gartner预测,IT市场正在向“技术服务化”的方向发展,IT服务化、产业化成为大势所趋。而在企业内部,IT应用的交付方式同样面临类似轨迹的裂变。业务环境快速变化,以及IT应用复杂性提升,导致IT应用交付与实际业务需求之间的断层持续加大。为了让IT更紧密地配合业务,并实现“IT与业务融合”的最终目标,企业的IT部门开始主动寻求自我角色的转变。在这场新的战役中,IT部门正努力实现从“技术支持中心”到“服务交付中心 ”及“服务创新中心”的职能变革。
IT技术服务化催生了面向“服务”的管理挑战与需求。当包含多元技术内涵的IT应用被“封装”成服务,如何从技术和业务的双重视角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企业在这个IT应用变革时代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IT治理引领转型进程
在3月11日于北京召开的“IBM 2008 IT治理和风险管理论坛”上,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Bete F.Demeke指出,随着中国用户对IT战略价值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有效的IT治理途径,而这种源自组织内部的变化激发了 IT部门角色转换的潜能。他认为,目前中国用户的IT治理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获得快速的业务响应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并降低运营风险,以及降低业务运营成本。
“围绕IT治理应用,IBM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连续性管理三大解决方案的核心目标是,依托统一的应用架构,实现企业IT环境中技术与服务良好的集成与对接,从而协助企业组建完善的IT治理体系。”Bete说。
结合国内客户的服务体会,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资信咨询服务总经理李雅弼就表示,对企业而言,IT治理虽然不可见,但却可以从多重视角加以审视和感受。“IT治理目标的落地可以通过组织架构、技术平台和流程优化三个层次进行。在这样立体化的框架中,IT治理的实现早已不是一个单一的方向和一些空泛的指标。”李雅弼说。
在从理念向实践进化的过程中,IT治理被赋予了多种技术和业务内涵,同时与一系列的最佳实践框架紧密结合。李雅弼指出,在规范指导方面,COBIT 4.0为服务管理的实践者提供了一套清晰的、目标驱动的标准框架。
业务流程改进方面,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对ITIL
v3版本的全面支持。据介绍,在IBM服务管理统一平台内,所有的IBM服务管理应用程序可以共享通用的数据模型和内置的ITIL工作流。
服务管理实现“三化”
需求、技术与规范的合力驱动,将IT治理进程引入了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而作为实现IT治理目标的有效途径,服务管理也由此打开了快速上升的空间。当越来越多的软件与服务供应商集结在“IT治理”的旗帜之下,IBM希望用整合服务的优势及对管理技术未来走向的敏锐感知,为客户带来领先的应用体验。
“IT与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是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是IBM认为成功实施服务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IBM亚太区Tivoli软件总经理Mitchell Young指出。他强调,服务管理关注IT和业务的双重结果。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将提供给客户一种恰当的技术和能力,帮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和确定的成本范围内,按照事先的设计,交付明确的业务结果。而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中所包含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的集成应用能力,将帮助企业快速构建端到端的IT治理平台。
具体而言,可视化方面,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的IT业务仪表盘(Business of IT Dashboard)可以使企业业务透明化,从而使企业具备对企业业务走向的洞察力。作为一种基于资产评估的服务套件,IT业务仪表盘以IBM Tivoli Netcool技术作为基础,提供适用于IT部门内外各级用户的完整视图,能够帮助企业对当前的IT治理状况进行评估,实现IT业绩和企业业绩的同步。
可控化则与IT风险管理形成紧密联动。IBM认为,企业对业务资产的监控和管理需要突破IT框架的局限。例如,医院的发电机是对IT系统起到应急支撑作用的关键资产,也应该被纳入企业的统一管控体系之中。在这方面,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同时面向IT资产和非IT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监控能力。
立足自动化视角,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力图通过协助企业实现服务与流程的自动化,在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IT运营和维护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