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启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重新布局,国际化的产业分工更为细致,随之服务外包也冲破国界限制,形成了“全球化的第二波浪潮”。服务外包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为这个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离岸外包战略。为此,“服务外包”也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75年来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那么企业外包的原因是什么?与生产的全球化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呢?在21世纪的合作远景中有哪些“新看点”呢?这一新型的合作模式又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业界权威人士――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国际外包中心全球董事郑雄伟。
记者:除了读者较为熟悉的IT外包外,服务外包的主要领域是什么?
郑雄伟:总体上,根据服务外包的业务内容和行业特点,可将服务外包分为IT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主要包括销售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物流外包、财务管理外包、呼叫中心外包、资产管理外包与行政管理外包)、知识流程外包(KPO,主要包括研发外包、咨询外包、培训外包等)及其他服务外包(金融业务外包、医疗外包以及延伸至公共部门的公用事业外包)。基本来看,可以说这一分类是最为全面和最为科学的,也是我们国际外包中心所认可的分类。另外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每年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并且类型将不断细化。而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Gartner的相关预测,2009年全球IT服务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6%,全球BPO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9%。预计2009年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4322亿美元,全球BPO市场规模将达到1720亿美元。
记者:服务外包能为我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郑雄伟:对于服务外包能为我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权威的预测数据。我们可以拿印度作一比较,印度是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承接目的地,据统计2008年承接服务外包金额422亿美元,是我国的9倍,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是我国的4倍。按照商务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规划目标,我国力争在未来5年内新增10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而根据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战略规划,我们认为当前的服务外包将给我国带来6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以后每年将新增25万就业岗位。总体上,这一就业岗位是知识型的就业岗位,需要大量熟悉外语、懂得管理、熟悉知识产权保护、懂得国际贸易、掌握计算机编程、掌握网络管理、网页制作和动漫制作、掌握信息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各式各样的人才。
记者: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及其对实体经济侵害的加重,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何种走势?中国的服务外包受到的冲击大不大?
郑雄伟:短期来看,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尚未完全消除,美国经济振兴缓慢,欧洲及日本的国内需求增长减弱,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美元汇率下跌,这些都增强了世界经济短期走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短期压力不小。特别是一些发包企业在此次危机之下经营效益持续不佳,发包量有所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我认为,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产品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在普通的服务进行外包的同时,属于跨国公司总部服务功能的研发服务外包的趋势正在增强,服务外包正向纵深产业链发展,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长期潜力较大。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Gartner)的预测,到2010年,发达国家中25%的传统工作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另据统计,在全球1000强企业中,仅有1/3企业参与了离岸服务外包,还有2/3的企业未参加到服务外包的浪潮中。因此可以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长期潜力较大。
对于中国而言,一些接包企业受本轮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企业业务量增速缓慢,甚至下降,但我国又有许多企业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发展较好,业务量不降反增,呈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景象。
此外,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部分发包方仍在考虑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行外包。也就是说,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生存成为一个考验的时候,一些发包方对外包的需求反而越是会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潜在的客户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供了新的机遇。
记者:汇率变化对我国的服务外包有何影响?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像对外向型制造业一样,对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造成压力?
郑雄伟:在目前这一阶段,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这一问题引起高度关注。总体上,我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服务外包的发展有利有弊,并且可以说是“弊”稍微大于“利”。就“利”的方面来看,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接包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档次,推动其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发展。人民币适当升值也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一些发包国的贸易关系,从而为外包企业接包提供更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就“弊”的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最大不利是“影响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如果人民币升得很快,则中国许多企业在收入为外汇、支出为人民币的情况下利润率会逐步下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后国内企业接包的成本自然提高,本国服务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因而在吸引服务外包方面是不利的。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太悲观。原因在于,在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流通货币――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在世界上其他服务外包发展较好的地区,其货币对应美元也在升值,其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同样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当前在外包已不太具有大的价格优势的背景下,服务外包企业考虑狠练内功,通过提高服务外包质量、塑造品牌促进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各类企业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采用各自的方式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记者:随着发达国家失业率的上升,服务外包如何承受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在发达国家,政府和民众对服务外包的态度是不是也不同?
郑雄伟:随着发达国家失业率的上升,向政府要工作机会成为民众重要的呼声,这也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头号敌人。工作机会流失就会有人失业,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没有被充分运用,这种经济的问题最终会反映到政治上,使得贸易行为面临政府和社会的压力。而在发达国家,民选政府面对民众的问责常常需要通过各种措施解决失业问题,可以说政府是在竭力在自由贸易和解决失业问题之间平衡,其态度在不同的就业状况下各不相同。很明显,对于发达国家中那些因为业务“外包”而失去工作机会的人来说,“外包”绝对是一个讨厌的词汇,而对于那些从外包中受惠的民众则对外包非常欢迎。
实际上,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实现服务外包的同时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应该看到,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毕竟发达国家的企业基于成本考虑的“外包”行为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并且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也在向发达国家企业进行服务外包,外包对于提升全球实体经济部门竞争力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不会因为他们的态度而改变的。
记者:中国和印度正成为全球两个最大的外包地,这特别表现在软件产业上。你认为,中国在和印度的竞争中,最大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郑雄伟:当前,各个发展中国家相继展开了利用外力拉动经济发展的竞争,特别是“利用服务外包”这一方面。其中对于中国、印度两个大国来说,加快发展是两个国家的现实选择,从而新一轮的国际外包竞争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亚洲时报》2007年6月18日发文明确指出:中印在外包市场展开竞争。在利润日益丰厚的外包服务业务领域,亚洲重量级国家中国和印度持续为争夺市场份额而一较高下。另据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2月18日的报道,印度最大业务流程外包商表示,中国对印度信息技术(IT)外包业构成最大挑战。很明显,对服务业外包的争夺势必成为中印双方的焦点!而在这一竞争中,中国具有如下方面的竞争优势:政府的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高,劳动力丰富,科技教育领域有大规模的投资,基础设施良好,具有不断成熟的企业家队伍,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稳定、内需市场庞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等。譬如,中国地方政府积极联合国际外包专业机构共同主办诸如全球外包大会的国际高层会议,可以看到,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明确了目标和重点领域。但中国也有一些劣势,其中较大的劣势便是缺乏大量熟悉英语的专业人才。中国人的说、写能力较差,向服务外包价值链上端开展业务较难。
记者:在英语的应用熟练程度这方面,是不是如同很多人所说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外语熟练程度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是人才的工作能力还是人才的低廉价格吸引了国际上的外包服务?
郑雄伟:可以说,外语熟练程度差是中国服务外包大规模国际化推进的一个不利之处。英语应用的熟练程度在服务外包中的作用非常关键。这是因为在合作、交易的过程中双方的通畅对话非常重要,而且许多服务外包业务的提供要求工作语言为英语,譬如呼叫中心外包。当然,我国近几年来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人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和中国人勤劳的精神使得中国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上具有一定的人才竞争力。在国际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国际外包中心(IOC)和亚太总裁协会(APCEO)联合实施的国际外包高级研修计划正在为全球外包高端人才培训事业,不懈地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之,中国人才的工作能力是不用置疑的,低廉价格也是中国的重要优势,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乃至消费市场具有的综合优势是吸引国际外包服务发包商关注的重要因素。
记者:我国各地纷纷制定鼓励服务外包的政策,您对此如何评价?请您为地方政府的政策提些建议。
郑雄伟:2009年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2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入开展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试点。对服务外包的重视在短短的几年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行为,各个示范城市也已经全面进行对当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各地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
我认为,当前及今后,随着地方政府日益看重服务外包的美好前景,其相互间的区域竞争会非常激烈。而相互间如何发掘自身优势,如何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各地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此,我认为,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特征合理把握发展服务外包的定位,形成一个错位竞争的局面。具体而言,一是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生产型服务外包的需要积极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对于新型服务外包,各地应努力通过区域性的合作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我们可以大胆设想,目前仅仅是设想,在南京,打造软件外包中心;在杭州,打造金融外包中心;在南昌,打造家装设计外包中心;在温州,打造工业设计外包中心 ……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积极营造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氛围,非常重要。各地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积极通过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对话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记者:2008年,北京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约为20%,北京为何在服务外包领域发展迅速?
郑雄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优良,具有发展服务外包的地域优势、政策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在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城市交通发达,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为服务外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首都的北京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国家“211”、“985”高校有十几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名校享誉海内外;作为首都,北京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金融资本非常雄厚,市政府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各项政策也非常优惠。
这些优势也使得北京发展服务外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以说,北京市“对高科技服务外包企业创业环境的塑造、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措施、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专项基金、有关服务外包的各种认证体系的完善、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集聚和蓬勃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服务外包提供了很好的、可借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