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
06年是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前7个月中国软件产业增速略低于规划中30%的增速,但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软件产业收入增速放缓。在经历了5年的高速增长后,06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产业收入增速放缓。1~7月,中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1901亿元,同比增长26.2%,略低于同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速和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的平均增速。软件产业收入占同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额的8.5%,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
软件产品收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软件服务收入增速较快。1~7月,软件产品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22.6%,占软件产业收入的比重为59.0%;系统集成451亿元,同比增长26.3%,占软件产业收入的2..7%;软件服务328亿元,同比增长40.2%,占软件产业收入的17.3%。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软件产品收入、系统集成收入增速均有所回落,但是软件服务收入仍然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增速高达40.2%,高出软件收入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势头较快,从而带动了软件服务收入的高速增长。
软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自国务院2000年6月下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2年7月下发《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以来,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软件出口有关问题的通知》、《软件出口和管理统计办法》和《关于软件出口管理的补充通知》等配套政策,以鼓励和促进中国软件出口。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软件出口能力不断提高。1999年中国软件出口额仅约为2.5亿美元,到2005年则增长了13倍,出口额达到35.9亿美元。1~7月,软件出口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出口额达到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2%。
对日本出口占主导地位。中国软件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对日软件出口一直是中国软件出口的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对日软件出口中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和一定的语言优势。以北京为例,2000~2005年北京对日软件出口年均增幅为43%。2005年,北京对日软件出口实现1.7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对日软件出口已占全国软件出口的60%以上。
软件产业集中于东部地区。多年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产业规模也偏小。去年,北京、广东、上海、江苏4个省市的软件收入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57.6%。今年前7个月,这种局面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北京、江苏、广东、上海软件收入仍排在前4位,软件收入均超过200亿元,收入合计达1314亿元,占软件业的比重增长到69.1%,比去年提高了约11.5个百分点。与产业发展相对应,中国软件出口省市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十五”期间,北京、广东、上海、大连等东部沿海地区的软件出口额几乎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一半。
以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核心的国家软件出口区域布局正在形成。自2003年、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联合认定上海、大连、深圳、天津、西安、北京等6城市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来,中国以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核心的国家软件出口区域布局正在形成。6大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为目标,充分利用原有软件园的基础条件,积极吸引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和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向软件出口基地聚集,在发展软件出口的同时带动了区域软件出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出口集聚和规模效应正逐步体现。目前,6大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出口额约占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一半,已成为中国软件出口的第一梯队并辐射周边地区,而且正在形成不同规模的出口协作同盟。
软件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实力逐渐增强。根据今年5月揭晓的第五届“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排序,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的软件收入合计达到1127.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23.8亿元,增幅为24.7%。在此次排序中,首次出现了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超过60亿元的企业有3家,超过30亿元的企业有7家。入围门槛也提高到2.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0.2亿元,提高幅度为9.4%。其中前10家企业的软件收入为558.5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07.4亿元,增幅为23.8%,占100家企业收入的比重为49.5%。虽然中国软件企业与国际软件巨头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但这些数字也反映出中国软件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二、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软件市场尤其是软件外包市场不断扩大,国内的产业、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将面临有利发展机遇。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不断扩大将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分析表明,近几年全球应用软件外包服务市场每年平均以29.2%的速度增长。另据美国E5公司预测,今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目前,全球已经形成若干软件外包区,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把外包服务转移到亚太等地区的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这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软件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中国软件产业不仅能够实现出口额的增长,而且还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软件出口促进体系的形成将促进软件企业做大做强。为进一步完善软件出口促进体系,商务部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的6大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服务和管理,指导建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软件出口联盟指导中心、知识产权咨询中心等;另一方面,下半年,商务部开始推进“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成15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扶持包含跨国企业、本土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企业在内的500家重点联系企业,并将根据软件出口情况确定并公布全国软件出口百强企业名单,将对重点软件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软件企业的做大做强。
人力成本优势的存在将提升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软件大国印度相比,中国软件行业的人力成本优势较为明显,目前中国软件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印度软件人才的薪资正以年均15%的水平增长,很快就将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软件行业的人力成本仍将保持较强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竞争优势,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软件产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国际软件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较低。据统计,2005年中国外包及软件出口业务只占全球外包总量的1%,约相当于印度12年前的水平。目前,全球软件的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爱尔兰等,尤其是印度已经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其软件业80%的收入依赖软件外包业务。在竞争格局上,如今美国市场仍被印度垄断,欧洲则被爱尔兰垄断,同时菲律宾、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也加入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中国软件产业的竞争能力仍然很低,仅在日本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和语言优势,但在其他市场上并没有太强的竞争优势。此外,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软件产业集中度偏低、东西部失衡较为明显以及盗版等问题的存在将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成掣肘。
随着中国对软件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和软件产业促进体系的深入实施,上述一些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问题有望逐步得到化解。因此,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仍将大于挑战,预计未来几年内软件产业仍可达到“十一五”专项规划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