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才归国创新 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陆凡2009年选择归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至今已有10年。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机器模仿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核心和理论基础在于统计学习能力。图为他在介绍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如何让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实现自动避障。
常清璞是“触景无限”的硬件产品部门副总裁,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据他介绍,目前“触景无限”的高级管理人员中90%都是清华校友,其中的大部分都具有海归背景。他们有着相似的技术知识、价值观念和国际化视野,在创业过程中磨合期更短。
人工智能也是清华大学的新兴优势专业之一。“高校跟我们有很多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清华大学以及其他世界知名大学,如瑞士联邦高级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都会派学生来我们这里做暑期实习。”常清璞说。
高校的支持只是海归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助力之一。此外,一些留创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也会支持海归创业。回国之初,肖洪波和常清璞的企业挂靠在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创业初期,从政策、资金到技术,创业园均提供了大力支持。“待企业成长起来,我们开始‘裂变’——设立分公司。现在,除北京总部外,我们还在美国硅谷建立了研发中心,在深圳建立了产业基地。”肖洪波认为,“触景无限”的经验可供海归创业者参考。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时,他积极与高校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并邀请了首位图灵奖华人获得者姚期智教授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加入“旷视科技”学术委员会。截至目前,“旷视科技”已为中国超过2.5亿用户提供了在线身份验证服务。“作为创业者,海归若利用好校地资源和产业资源,将更利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常清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