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一向以引领行业发展和制造概念著称的IBM又抛出一个新鲜词“智慧的地球”——这是IBM继2006年的“随需而动”、2007年的“世界是平的”、2008年“创新”之后的又一“标语”,它将成为该公司在2009年的行动纲领。
IBM这个新策略可以被理解为在金融危机时的应景之作——从节约资源和抢占行业效率的制高点出发。
为此,IBM在2009年重新调兵遣将,围绕四大行业突破,同时计划将让渠道下沉,把业务的触角伸到非北京上海广州的那些地区。
新纲领
IBM认为,当人们接受的信息数据呈爆炸性地增长且互不关联时,人们需要更敏锐的洞察力,而企业新的业务和流程需求需要智慧运作;基础设施不够灵活且成本高昂,就需要能快速响应的IT架构——动态架构;而当人类资源越来越稀缺时,效率就必须得到提高——例如告诉上班族那些地方不堵车,或节约电网上的运输损耗。又例如该公司正在试图让中国的银行接受它的预警服务以减少各种贷款及其他业务的风险。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执行合伙人兼总经理马克.查普曼(MarcChapman)表示,在中国能够接受IBM这个新策略的公司显然必须是那些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他们在努力扩展自己的业务、扩大自己的市场,或者是抓住自己新的客户群。
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D.C.Chien)称,这个宗旨并非要去修补金融危机对过去造成的损失,而是要赢得未来。
一位IBM员工称,“智慧的地球”实际上是IBM对已有成功案例的一次总结和对各界信息化应用方向的呼吁,把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解决办法搬到中国来。当然,这个呼吁适时地满足了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的需求——让供应链更加高效、让资源更加被充分利用和节省,可以说是“抛玉引砖”。
没错,IBM正试图把已在国外交通、电力上应用了的这种“智慧”的系统搬到国内——IBM已经在与斯德哥尔摩、新加坡、伦敦及布里斯班等城市合作来管理拥堵与污染。这些项目包括流量预测和建模以及智能、动态的收费系统。在应用IBM的系统后,斯德哥尔摩的交通拥堵已经下降了 25%,污染情况根据所测量的排放物种类不同,下降了8%到40%;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量每天增加了 4万人次。
加强中国区
显然IBM的一些合作伙伴和外界的人并不理解这家公司的用心。他们认为这不过是IBM在“新瓶装旧酒”。一位46多岁的行业内人士甚至在IBM论坛大会上对“智慧”两个字发起攻击——他公开表示IBM在故弄玄虚,不如把“智慧”两个字改成“智能”。在他看来,IBM不过是继续他“IT服务”的老行当。
为了执行“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钱大群从今年一月就开始调兵遣将,力图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负责IBM亚太区企业策划传播与对外关系的副总裁周忆刚刚被钱大群调回大中华区负责将IBM“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落地”——让它深入人心。周忆说,钱大群对他的调动的理由很简单:金融危机之时全球都在看亚洲,而在亚洲主要就是看中国。
除了周忆外,原本负责IBM中国研究院的院长李实恭也从1月开始身兼二职:兼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钱大群还从新加坡调来了原来IBM在新加坡的负责人严美凤做大中华区工商企业及渠道部总经理。
IBM大中华区客户事业部及区域拓展部总经理何国伟则受命将IBM这一理念推广到“非北上广的地区”。
周忆称,2009年IBM在中国打算从水资源的利用、健康医疗产业的变革、铁路的智能管理、城市的重建几个层面来实施这个构想。
例如,IBM正密切关注一个正在进行试点的电子病历工程。如果这个案例成功,它将可能成为医疗改革过程中的亮点之一:人们在更换医院的时候将不必再做很多重复的检查。此外,IBM还瞄准了城市的重建上的重大机会:例如地震后四川几个城市的重建等等。
在为IBM全球带来50%利润的软件业务上,IBM大中华区全球研发暨企业拓展部总经理及中国投资基金负责人沈安石的任务是,突破此前外包业务主要面向日本市场的现状,在2009年中力争向欧美市场拓展,发展高价值的外包服务。此外沈安石还将根据中国政府选的20个城市外包基地,让IBM在中国的那些城市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外包服务,以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全球领先的服务与集团。
钱大群对此信心十足,他在IBM所做的一份调查上看到,80%的CEO渴望巨大的变革,并愿意付诸行动——尽管钱大群没有强调调查的另一个结果:60%的CEO都认为变革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