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多元化、用户差异化、业务量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实施“IT绿色节能”,力争使IT设施和系统做到“功率提高、能耗减少”,从而在保证业务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在拥有大规模、大业务量的现代商业银行中,IT已经全面融入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信息系统基础是否坚实、信息技术是否先进,无疑成为了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方面,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当欧美的大银行正忙于四处筹措资金以渡过眼下这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时,中国工商银行却于日前正式启动了其第四代应用系统的建设。在区域多元化、用户差异化、业务量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如何能使得IT设施和系统做到“功率提高、能耗减少”,从而在保证业务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绿色”成为了工商银行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绿色的概念,在以前来看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环境的角度看,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稀缺的现实对每个企业甚至是每个人都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这是外部动因; 而在内部动因方面,就是如何控制企业自身的成本,提高企业营运效率,所以这个意义上的‘绿色’其实是企业经营生存的永恒主题。”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吕仲涛这样阐述他对于“绿色”概念的理解。“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更综合地看待绿色问题,在继承社会责任的同时,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现在的技术有条件支持我们做到环境与效率的兼顾,我们应该去寻找这种平衡,去达到相对的最优。”
那么,如何“相对最优”地实施绿色IT?吕仲涛认为,应该从厂商和用户两方面一起努力,做好各自的“加减法”。
用户: 分析合理需求
高效保证业务
无论是在IT建设的哪个方面(譬如: OA、数据中心等),建设之前的分析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在采访中,吕仲涛表示,分析得到企业的合理需求是实施绿色IT的重中之重。“银行数据中心在为越来越多客户提供持续的、安全可信赖的服务的同时,对处理能力的需求必然会增加,所以空间和电能扩容的需求很大,整体能耗也一定会随之增加,这是需求方面做加法的部分。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做减法,就是提高单位计算机处理器的能力和设备布局密度,这个相当于在空间上做减法。当然,对于单位功耗的追求并不是越高越好,还是要从企业本身的需求出发,合理才是最重要的。”吕仲涛说。
使用了计算能力更高的处理器,单位处理能力提升了,计算密度提高了,如何降低由此带来的相关能耗呢?“在机房设计上,我们可以利用水冷技术,就是通过水冷让计算机冷热交换效率提高。即便仍然采用风冷技术,如果数据中心建在北方,因为北方寒冷天气的时间较多,可以考虑把涂层过滤的自然风利用起来进行冷却。同时在选择电力设备时,比如高低压配电柜、UPS等,都应该考虑到电路损耗的问题。”
从使用角度来说,计算机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都有“沉默成本”。吕仲涛说到: “整个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日平均使用率,每天不会超过20%~30%,甚至只有5%~10%。从用户的角度看,如果能够均衡调配负载每天波峰和波谷的使用率,或者使用虚拟化技术把一些负载进行整合。这就是通过整个动态的配置管理和监控,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率,让它被使用得更多更好。”
厂商: 提供绿色技术
推动指标评定
在推广绿色IT方面,IT厂商无疑是扮演了“先行军”的角色。只有当厂商推出了绿色技术和产品,用户才能使用,绿色IT才有了开始的可能。厂商积极研发绿色IT技术和产品,在宣传和销售中将绿色的概念推广起来,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比如说,CPU计算能力自动调节、磁盘扫描自动配置磁头、容灾中心的自动电切换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技术,可以减少这些部件无谓的物理能耗。”吕仲涛在谈到厂商的新技术时提到。
但是,什么样的IT 产品才能称得上“绿色”?对此业界一直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单纯使用上的节能并不是真正的绿色,比如一度引发争论的太阳能电池板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巨大污染的事件,都向我们发出了绿色标准需要进一步详细制定的警示。“在选择环保产品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它本身的制造过程是不是环保,它消耗的资源是什么。如果厂商用了100度电才制造出一个可以节省5度电的芯片,又因为节省的电量而加价500元,那我一共省下来的电费是否值得多花500元?这是一笔经济账,也是市场衡量产品的一个标杆。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更需要一个统一的IT产品的环保标准,厂家不仅要遵守,更要去大力推动,这样也会让真正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IT产品和技术究竟是否环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吕仲涛在采访中提到: “我们不能只从某个方面去看待环保,在对待环保问题上更需要借助全局分析、统筹规划的理念,在这一点上国家的导向非常重要。创新是必须的,发展也是必须的,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确保整个社会是在真正地追求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变相的浪费,这是一个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社会: 衡量更新速度
避免无谓浪费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进步,全球信息正在持续爆炸性增长,整个社会的需求也在日益膨胀,用户和厂商都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告诉我们过度发展是不行的,反过来,需求的过度刺激也是不科学的。现在的IT产品有很多是为了满足人类一些不必要的需求,实际上就是过度消费,或者说是过度刺激需求。”吕仲涛表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其本身对于信息量的真正需求。吕仲涛认为: “从IT厂商的角度来讲,他们希望卖出更多的产品,但是用户希望降低单位处理的成本。于是,厂家为了刺激用户消费使用了很多的手段,比如说捆绑销售等,这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必要的过度销售,造成了用户的浪费。”
ICT对于金融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发挥了毋庸置疑的推动作用,传统银行转型为电子银行,客户不用去营业大厅排队处理业务,同时也减缓了交通压力,帮助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ICT技术,客户对银行传统业务需求转移到了互联网上,是否就意味着更环保、更绿色?“这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我们不能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市场与技术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可以推进技术革命,反过来技术也可以扩大市场。B2C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网上购物更方便了,实际上就创造了更多的物流,很多快递公司借此获得了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也都随之发展起来了。所以说,实际上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市场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