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BM全球IT外包服务的负责人、IBM整合科技服务执行部门总经理Bob Zapfel来到中国。在采访中,Bob告诉记者,从全球范围来看,外包市场确实出现了变化,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市场仍在继续成长,但合同时间缩短了,不像以前,一签就是10年,而是变成了现在的5年”;另一个特点是“以前趋向于整体IT业务的外包,现在反而趋向于从部分开始,比如像应用软件或者大型机的部分,然后才逐步扩展”。
尽管还有不少企业没有选择外包,但几乎全部的大型企业,和越来越多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将IT业务外包出去了。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选择外包,都是出自一个原因—财务问题。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统计,IT企业无论是选择基础设施管理外包还是应用外包,对外包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平均期望值在12%~17%。也就是说,所有美国IT大企业加起来,每年将节省100亿美元。
不过,与Bob所讲的相同,普华永道等研究机构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企业不再是单纯地将某一部分全部外包出去,而是有所选择地外包。
“5年前,IT外包常常是把某一方面的业务全部外包,比如把整个安全方面的业务全部外包出去。但现在很多企业都把部分业务收回了。”互联网内容和入口管理软件公司Vignette Asia Pte 公司的主管Robert Knichman在今年于印度尼西亚举办的KickStart Asia2007论坛上说。他指出,这是因为企业发现,在应用软件研发方面,外包比收回来自己做所花的成本还要高。
CA公司负责南亚的渠道销售总监Karl Verhulst也表示,企业正在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全部外包不一定能节约成本,因此,企业才选择收回部分业务,或者缩短合同时间,让大单变成小单。他指出,选择外包的确是补充企业技术不足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这种外包应该是建立在针对具体职能基础上的。
比如,“企业把IT部门整个外包出去,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相当于建立了一整个新的IT部门,而且要付给这个部门的员工一样的工资。所以,企业需要为同样的成本结构付费,但这个结构却由他人管理,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让成本降低呢?”Verhulst说。
更具体地说,外包出去的业务中,原材料和产品物流等现金成本难以控制,而且外包服务提供商有时因对企业业务了解不够而犯的某些错误,甚至会导致全面返工,因此,过高的风险成本抵消了外包带来的节约。
“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实施、代工等比较低端的外包仍在不断增加,但涉及到企业战略的部分正越来越多地被收回。”赛门铁克亚太及日本区的高级主管兼系统工程师Alvin Ow说。除了成本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快地对新业务做出反应,并且让企业在制定关键决策时具备满足某些业务的柔性。
在Bob Zapfel看来,外包大单变小了,是市场越来越成熟的表现。“合同期缩短为5年,并不意味着5年后双方立刻终止合作关系。”他说,“外包最主要的挑战是在两家公司不同的管理架构上,因此当签订服务外包合约的一方领导,由于某些原因换掉以后,新人进来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就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5年后常常是一个转折。而有的在评估完项目,认为合作良好后,双方用户会继续携手前进。”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服务执行部门大中华区总经理周春源也表示,IBM外包部分在5年合同里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给客户。通常客户在合同快要结束的第四年,往往会决定再继续签订合同。“我们的很多客户都有20多年的关系了。”
CA的Verhulst也表示,以前企业选择全面外包,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认清IT的真正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业务与IT之间存在着一种误解——“签订一份外包合同,我就不用再雇人,也不用操心制定策略了,所以只要我有了这一纸合同,就会有人来帮我搞定一切麻烦”。
事实上,这恰恰是企业不够成熟的表现。现在企业纷纷把战略层业务收回,很明显是因为CEO们开始意识到IT的真正价值,并且开始理解CIO和内部的IT部门对发掘业务需求的重要性了。
目前在IT外包上,中国仍落后于印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开始得比较早,而且印度政府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且印度拥有比较好的英文能力,而最初的外包方往往是来自英语国家。不过,现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这是一场马拉松竞赛,而不是一百米短跑。” Bob表示,“我们看到,中国有非常大的潜力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