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IT服务引人注目,据统计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的整体增长达到19.7%,总体市场规模超过950亿元人民币。整个IT服务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复合增长率为20%左右。预计到2010年,整体IT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纵观全球,Gartner预测IT服务市场到2008年,将达到7623亿美元。
服务经济凸现IT服务之重要
2006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而言,如果要实现在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服务业要占GDP的60%以上才可能实现。而据专家分析,目前全球服务业表现为四个特征:第一,以网络和IT技术为主要依托;第二,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使IT投资不断增加;第三,服务市场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呈现全球化趋势;第四,现代服务业能吸收各种层次的岗位,因此可以解决因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就业率下降的问题,完成结构性就业转移。这些特征使服务经济在全球发展迅速,而其中,IT服务在服务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IT与服务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无可置疑,也正因为如此,引来世界巨头纷纷看好中国的IT服务市场,并始终占领一席之地。诸如IBM、惠普两个“科技巨人”,凭借创新的服务理念和卓越的执行能力,2006年在IT服务领域又连获年度多项评选荣誉。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市场中本土品牌日渐强大起来,民族产业在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IDC研究报告显示,本土IT外包服务第一品牌的中企动力,自2004年以来在IT服务外包市场的排名一直与IBM和惠普并驾齐驱(IBM第一、中企动力第二、惠普第三);2006年中企动力又成功跻身中国IT服务市场十强,保持着每年50%的增长。
在服务经济时代,IT服务成为IT市场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角色,中国作为网络时代整个世界的最大市场,IT服务发展的民族使命更为重要。如何让IT服务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2006年已不仅停留在探索阶段,而也许是突破。
规范服务模式,突破市场瓶颈
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问题与考验,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可谓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时期:除了国际性跨国公司以外,尽管中国行业用户对IT服务价值的认可度与有偿服务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但对IT服务有效利用能力依然需要大力提高;尽管IT服务提供商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与宣传,但在中国市场收效并不明显。导致这种矛盾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双方缺乏沟通的统一载体,即规范的服务模式。服务提供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定价、服务流程乃至服务效果等各方面的明确化、规范化成为突破中国IT服务市场发展瓶颈的必然。
“2006年中国IT服务年会”便以“规范服务模式,突破市场瓶颈”为主题,会聚了政府领导、市场专家、企业领袖、IT用户、金融投资及新闻界等各界人士,共同分析中国IT服务市场发展的瓶颈所在,探讨规范IT服务模式的途径和手段,发掘中国IT服务市场的潜在机会。
调查结果表明,在服务满意度方面,在2005年用户满意度增长率较低的基础上,2006年有略微的提高,比上一年提高2.7%。赛迪顾问通过分析IT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的关注度发现,目前,用户对支持与维护的响应速度及服务价格较高、对系统集成服务的方案设计能力、对IT外包服务的投资回报率最为看重。而服务商大多都在极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响应速度。
市场调研机构计世资讯分析认为,用户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进入成熟期,用户和厂商都比较理性,可以较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服务能力,从而有助于缩小用户对期望和可感知效果之间的差距。要想使更多的用户满意于IT服务,还要实现IT服务企业的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和企业自身规模与实力的增长。
中国的IT服务走过2006年已经经过了10年的发展,随着其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行业需求个性化日益明显,品牌对高端服务购买的影响力愈来愈大,用户满意度将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北京奥运会日渐临近,我们不难看到推动中国IT服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高速发展的原因所在。正是在这些驱动力和潮流的推动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在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中国IT服务市场在2007年将有一个健康的未来。(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