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税在3年以前就开始尝试IT外包,从信息化项目建设到运营都是外包,包括项目规划、软件开发、测试、IT运维等,而在规划上实行的是有限外包,只有严格的项目管理由北京地税自己完成。
IT外包的经历让北京地税在外包上积累了非富的经验,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开展,北京地税计划在新的项目上尝试IT外包,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地税信息中心主任杨涛。
杨涛认为,北京地税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与那些承担外包项目的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密不可分,也与北京地税局的有效监控密不可分。他表示“借用外部力量并有效监控,使得北京地税实现了机制的完善,也就促使其更快地实现了信息化目标。”
杨涛说:“电子政务的外包是有背景的,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是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政府部门自身也对电子政务提出了质量和效率的更高要求。”
但是,当北京地税把自己的一些业务外包给别人的时候,同样也会面临着风险。杨涛从法律的角度举了一个例子,由于企业都是法人单位,如果承包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破产,就会给实施外包的用户带来无法计量的损失。
建议IT外包的风险防范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外包过程中引入监理,还有设立独立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建筑领域,业主们最担心的是开发商和监理公司联合,因为这样的问题经常发生。杨涛说:“IT监理也同样会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因此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回避。”
对于外包的另一风险是从政府内部来看的,主要是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政府而言,目前提倡的是有限外包,而不是完全外包。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局面,杨涛认为:首先外包承包商永远不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由外包承包商的位置来决定的。第二,政府是公共管理者,涉及到公众的数据和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安全是外包必须要面对的。
“如果我们的业务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解决,那对于IT技术的使用就不是那么的迫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提升,对我们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带来的是体制的创新,而体制创新必然需要付出成本。信息化服务人员,包括那些外包服务商,开始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适应现有的管理体制,并能为今后的体制变革创造条件。
“当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信息化的主体是谁?依靠的是谁?为谁服务?” 杨涛认为,“只有当我们清楚面对的对象,才能知道如何来进行服务。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从中得到自己所需。”
北京地税信息系统的运维就像物业公司,首先被分离出来,监理则是主要负责监督系统建设的过程,而系统运行后期的长期责任则是由运维部门承担。
因此,北京地税也因此做了一个利益分配,即按照责任时间长短进行利益分配。“当我们把机制建设好,才能将外包做好。”杨涛告诉记者。
“在外包过程中必须把相应机制建立起来,让开发商、监理、IT运维和专家委员会各司其职。”杨涛说,“才能建立好的外包环境。”
在选择监理或者集成商的时候,北京地税常在实力相当的企业中面临艰难选择。面对这样的情况,杨涛谈了自己的选择经验。
首先需要和希望进入这个项目的IT公司老板进行沟通,并且观察和明确想合作的公司是否有一个团队的力量,公司愿意派多少人参与这个项目,涉及多少部门。
其次,任何项目都是由人完成的,而人是最易变化的,完善和严格的项目管理是项目成功的保障。因此,合作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经验是选择的第二点。
最后,需要从安全的角度来进行选择。因为外包的风险很多时候无法预估,需要合理考量合作公司现有的风险承担能力,尽量使外包的风险降到最低。
“今天外包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在外包过程中完善机制,解决外包给客户带来的风险。这样,我们才可能走入真正意义上的外包,并将其发展成一个有序的行业。”杨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