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IBM联合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2007中国IT服务管理高层论坛暨ITIL
3.0研讨会”。7月24日,BMC与Pink Elephant公司也在北京对ITIL v3进行了高调巡展,以强化其在ITIL步伐上的巨头地位。
关于ITIL3.0,似乎一夜之间成了业界的热门话题。那么,ITIL到底是什么,又是干什么用的?此前业界似乎并不明了。
事实上,ITIL又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从最初作为英国政府内部的一个项目,直到发展为成为服务管理的全球性最佳实践和标准,ITIL之路在不断成熟。
新的版本中,ITIL3.0开始向服务生命周期方面转变,它比2.0更具有说明性的指导作用。2.0告诉了流程改善方面要做什么,3.0则解释了该如何去做。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Tivoli软件总经理黄德华表示,ITIL3.0首先是比ITIL2.0更加复杂了。ITIL2.0架构库的核心书籍有两本,即“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而ITIL3.0架构库的核心书籍有五本,分别为“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和“持续性改善服务”。
BMC软件中国区总经理杨文胜认为,ITIL3.0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增加了“服务生命周期”概念。IT服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就是服务管理的生命周期。当IT企业开展一项服务时,组织中不同的个体和成员都会参与到该服务的生命周期过程中,这些服务包括计划、设计、开发、测试、发布、运行和提高等。
Pink Elephant公司副总裁George
Spaldin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TIL的最大价值在于使技术与业务进行了握手。多年来,IT企业一直在讨论如何使业务与IT结合的问题。但现实是:虽然业务和IT分享着同一个公司品牌,但它们不知何故总是处于分离的状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
尽管IT厂商对ITIL3.0的价值推崇倍加,但事实上,ITIL3.0作为一种行业标准,它内容庞杂、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让人一见之下欣喜非常,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BMC中国区总经理杨文胜认为,ITIL3.0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整合、重构整个的IT资源,满足ITIL3.0提出的生命周期或者是实施ITIL2.0流程管理的要求。
他认为,中国企业的IT部门很多是按照功能和内容划分的,不是按照流程和服务来划分。所以从需求上讲,本身就有很大的冲突——网络只管网络,服务器只管服务器,存储只管存储。ITIL需要企业看流程,流程本身就贯穿了所有的部门。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强认为,“在中国,ITIL理念导入的阶级已经完成,如今国内企业迫切需要的是‘量身订做’的、贴合自身需求的ITIL落地实践。”
鉴于国内企业IT服务管理的现状,孙强认为,ITIL 3.0落地切忌照搬照抄,而是应当充分地“本地化”,方能使ITIL真正发挥效力,促使IT部门从支撑机构成长为参与企业价值实现的核心机构。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对于像IBM、HP、BMC这样的服务商,还是对于用户,如果应用不当,ITIL3.0这种致力于建构完整体系的美好远景,与其说是一种福音,不如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ITIL能够风靡全球似乎并非靠炒作概念取胜,其在IT流程管理及再造方面的价值也不是空穴来风。
“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技术利润三角区’”,全球著名的ITIL专家Malcolm Fry认为,“现在很多业务都必须借助技术手段才能完成,比如占领新市场、远距离地开展工作、把产品推荐给世界各地的客户等。”
在这种情况下,IT服务管理成为企业业务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即使对政府用户而言也不另外。
George Spalding告诉记者,ITIL2.0已经在各国政府有很多成功案例。在北美政府中,最成功的应用就是电子政务,实际上ITIL是实现政府和公民之间自由交流的最好工具。
通过ITIL可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比如说通过服务台,减少人员机构的设置,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同时改进基础设施的稳定和可靠性,在政府当中树立服务水平的概念。
George说,在英国,过去12年当中,大型公司以及政府,都要求他们的服务提供商,必须要对ITIL有足够的了解。最近美国政府也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就是要求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必须要符合ITIL标准。
如此看来,随着ITIL的成熟,中国政府用户对ITIL的认识将更加深化,最终有望成为政府向E-Government转型的有效利器,而ITIL为政府服务的距离似乎也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