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热线: 400-610-7333

[小型机 服务器]银行的BPR变革 释放金融IT潜能 2008-07-21 09:00  作者或来源:unknow

进入信息时代,IT的应用引发了全球金融业深刻的变革。对此,大家都有目共睹。然而,再深一步,人们却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技术投入后,银行的生产效率并未显著提高。这是在对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银行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大量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对我国近年来的银行信息化状况作深入调查,恐怕结论也不会过于乐观。

  有关专家认为,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提高是无可置疑的,但生产力的提高,并不等于技术效率的必然或充分提高。比如,技术进步使银行的效率在同样投入条件下提高了10%,但平均产出率(即生产能力)却只增加6%,由于存在4%的产出率损失,则6%的产出增量相对10%的效率增量是低效的。

  那么,这4%的产出率,究竟损失在哪里了?透过对技术层面、技术和组织的关系两个层次的深入分析后,人们发现,除IT的投入结构不合理外,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正严重制约着IT效率的发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银行在应用IT时,总是在沿用传统的流程和方式做事。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传统的银行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庞大组织,虽然设有专门的信息部门,但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流程。各业务经营和管理部门为了自身需要,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处理流程,前台业务部门有业务信息系统,后台风险部门有管理信息系统,会计部门有会计信息系统,各流程之间的信息资料不能共享。重复录入,而且各口径的数据标准不一致,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一些银行还有相当数量的信息依然依赖手工填报和汇总,给总行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有这些,都降低了信息的沟通效率和信息技术潜能的发挥。

  从业务流的角度看,在分工概念指导下建立的银行原有的业务流程,存在片段化和集成性并存的结构性缺陷:整体性的流程,由于任务性质和承担者的不同,而被切割和分散;应分散的流程,由于很强的内部联系,而集合在一起。另外,业务管理环节过多,流程周期过长,业务流程的设计不是为客户提供最方便的服务,缺乏差别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流程。如此,客户所需要的完整的服务,经常被现有的流程分割得支离破碎。这不但加大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工作强度,使交易费用大为增加,而且,客户服务水平也难以提高。

  为了让业务流和信息流在银行内外顺畅地流动,以提高银行的运作效率和平均产出率,人们将目光投向了BPR(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分解和重组,构建面向客户的、敏捷的、价值增值型业务流程,以实现银行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如今,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BPR。有的加强了单项流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简化业务流程,将分开、重复的多道工序进行合并。如工行为推行零售银行管理模式,今年年初就决定撤销个人金融部和住房金融部,合并成立零售银行业务部,各级分支行也将相应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中行对营业网点业务流程进行了改造,实行操作性业务的集中化处理模式,将低端和简单业务迁移到自助设备上,减轻柜员压力,加强复核和监督,前、后台分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善服务质量。有的减少不必要的审查环节,加快流程运转速度。如建行在信贷管理上推出“一级审批制”,对各级行信贷授权权限以上的信贷业务,由经营主责任人提出申报材料后,不再经其所在行审批,而直接将报批材料上报具有审批权的分行审批部门审批。有的将分产品的业务流程改为一揽子业务流程,还有的将串行流程改造成并行流程。如中行为有效防范各类案件,为股改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在积极推进管理体系升级、关口前移、范围延伸和技术创新的同时,建立和加强了“三大中心”的运行制度:规范事后监督中心建设,制定事后监督具体操作流程,保证事后监督中心的独立性;建设消费信贷中心,推行个人金融业务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国际结算业务处理中心,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集中化处理,使业务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实践证明,在银行的BPR变革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建立起了基于信息集成的流程架构,要求数据来源统一、信息共享。任何数据,由一个部门、一位员工负责输入,任何其他部门、其他人员不再需要重复输入。不但减少了重复劳动,而且由于所有管理人员都按照同一信息来源做出决策,避免了由于信息来源不同,而出现相互矛盾的决定。另外,透过BPR还实现了客户管理信息的标准化,建立了统一的客户数据库,对客户信息集成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确定客户价值和风险度,对不同价值和风险的客户进行等级管理,客户服务及风险管理水平都大大提升。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BPRIT的紧密关系,两者并非等同,却又互惠互利。BPR是一种思想,而IT是一种技术;在BPR由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IT起了一种良好的催化剂作用;IT的潜能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前提是必须先进行BPR。错误地理解ITBPR中的角色,将BPR等同于IT是错误的;而忽视IT的作用也是错误的。最后,结论自然是: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缺一不可,技术只有在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及业务流程结构下,才能发挥出最大潜能。

服务热线:400-610-7333 | 邮箱:service@gpos.cn | 电话:8610-82564561/71 | 传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备1801797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02号 Copyright © 2005-2024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